2023年工作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做好高质量发展工作,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经济发展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五大政策”持续加力,“四敢环境”释放活力,市场信心必将有力提振,经济运行必将整体好转,尤其是党的二十大释放了一系列政策利好信号,这与我县自身发展势能交汇叠加,对补齐基础短板、承接产业转型、放大绿色优势、建设能源大县带来新的更大机遇。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弘扬“南梁精神”,持续推进“紧扣一个重点、实施双轮驱动、坚持三化并进、强化四建支撑”战略,突出“红色首位、工业主导、农业优先、产城融合”,谱写华池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等指标均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
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目标,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战略定位不变、方向路径不变、着力重心不变,坚持不懈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不懈抓巩固、促衔接,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打造具有华池经验、南梁模式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守牢两个底线任务。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决遏制耕地撂荒和“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和占补平衡,严守98.6万亩耕地保有量和79.0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确保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粮食储备规模“四个不减”,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4万吨以上。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坚持开发式帮扶和分层分类社会救助相结合,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全力消除“三类户”返贫致贫因子,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二)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按照“居住长久性、产业持续性、文化传承性、生活集聚性”规划思路,根据村庄特点、文化特色和发展现状,精准确定村庄类型,城乡一体化、多规合一化推进村庄规划编制,真正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乡音乡韵留乡愁”的美丽乡村。按照分层建设、梯次推进、巩固提升的模式,打造省级示范乡山庄乡、市级示范乡紫坊畔乡,打造山庄村、范台村、庄科村、定汉村、城壕村、新堡村6个省级示范村,高庄村、上堡子村、大庄村、城关村4个市级示范村和15个县级示范村,集中力量和资源把这些村建设成具有华池特色、留存华池印记的样板示范乡村。
(三)扩大深化协作成果。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把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纳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加强与天津北辰区和中国化学对口合作,突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依托天津北辰区和中国化学的管理优势和人才资源,共建一批共同富裕示范村镇。依托产业、资金、技术等优势,推动产业链上下联动、协同配合,上下游企业利益融合、集聚发展,共建一批工业、农业产业园。严格落实单位到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帮扶、责任人到户帮扶,确保过渡期内帮扶力量只增不减。
(四)加强乡村基层治理。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健全与群众自治相适应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大力弘扬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打造富有老区特色司法品牌,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提高群众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和维护权益的能力。推广“1532”激励约束机制,广泛实行积分制,设立红黑榜,评选最美人物、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造户厕1750座,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抓好“五改四化三清”村容户貌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完善公益设施管护、污水垃圾治理、村庄风貌美化等长效机制。鼓励引导各方面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开展农村实用技术、高素质农民、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6万人(次)以上,培养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坚持不懈抓产业、促转型,推动县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强县域的必由之路。聚焦“工业主导、农业优先”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一)工业产业促进绿色化。充分依托我县能源资源优势,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做强“黑”色产业,做大“绿”色产业,推动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