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牢项目建设,着力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不断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全面加强项目建设,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狠抓项目谋划争取。围绕国家投资导向和专项债券支持范围,聚焦生态保护、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依托打造州庆献礼工程,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做深做细项目可研论证、审核报批和信息对接,加快规划选址、用地、环评等前期工作,全力申报专项债券、涉藏专项等重点领域项目,力争获得多渠道项目资金支持,加强项目跟踪服务,推动项目按期落地。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认真落实县级干部包抓责任制,加大项目协调推进力度,加快卡加曼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北城区天然气集中供热、园区南环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尽快建成发挥效益。推动知合玛片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农村污水治理、卡加曼沟道治理等项目按期开工。加快推进合和公路建设,争取西宁道至勒秀等3条新建改建公路开工建设,积极配合做好西成铁路、合卓高速、合作至赛尔隆高速、卓尼至碌曲二级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征地和协调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全程服务机制,严格执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保证项目有序推进。加强项目统计入库,确保应统尽统。严格执行项目“五制”,加强监督检查和工程质量管理,不断完善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工程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牢固树立安全施工意识,把施工安全抓实抓好,坚决杜绝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问题。
(五)抓精建设管理,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优化规划布局,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创新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市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
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好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完成城市更新规划设计,不断完善交通、教育、卫生、燃气、消防、电力、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围绕“两极突破、多点支撑”城市建设思路,谋划基础建设、功能布局和景区开发等项目,实现城市、产业、景区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发展。强化规划审批,加强执法监督,严格规划实施,坚决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不断提升城市品位。聚焦“南扩”构建城市副中心目标,积极创建当周草原5A级景区,争取开工建设火车站站前广场,启动知合玛村、达洒村搬迁工作,完成兰大试验田搬迁,建成当周林卡、彩尔隆沟口等高端民宿,推进甘南津街、羚城人民公园、当周神山观光索道建设,编排《再忆·英雄格萨尔》、《南木特藏戏》精品剧目,补齐文旅产业短板;紧扣“东进”推进产城一体化,加快吾麦、设布代片区二期征地进度,开通市区到园区公交线路,完成高原牦牛乳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高原中藏药材仓储物流中心等产业项目,督促入园企业加快建设进度,计划引进牛羊肉精深加工企业落户园区,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布局;围绕“北提”丰富城市服务功能,实施通钦街东延段、央德路市政化改造、滨河步行道提升等工程,加快建设幸福小镇,谋划打造城北休闲公园,提升加拉贡玛旅游专业村基础设施,完成城北片区棚户区改造收尾工作;结合“西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完成录豆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修建录豆囊高空玻璃栈道和卓尼路、博峪路西延段,加快首曲家园、政阳嘉苑建设进度。以丰富城市内涵、增加城市亮点为重点,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继续打通断头路,解决停车难问题,同步修建管网及附属设施,优化提升市政道路,升级打造滨河休闲景观带,高水准推进玛曲东路延伸段高架桥、舟曲路十字人行天桥和城区主干道提升等州庆项目,加快建设颐和地下停车场、排水防涝、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计划实施老旧小区污水收纳工程,创建节水城市。
科学精细管理城市。突出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背街小巷整治、公厕设施和流浪动物管理等工作,加快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建设,加强小区物业规范管理,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精细化、动态化。不断提升“全域无垃圾”治理成效,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落实好常态化整治措施,加快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持续开展公路沿线、背街小巷、三无小区、城乡结合部和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城区以生活和餐厨垃圾为主的无害化循环处理体系,狠抓垃圾分类,强力推进全域无塑料,认真落实城乡环境卫生监督检查评比机制,着重在治脏、治乱上聚焦发力,营造全民参与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持续打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六)抓细民生改善,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的问题,让民生事业发展更有温度、人民幸福更有质感。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计划新建幼儿园2所、学校运动场地2个,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全面推进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跨越发展,提升集团化办学成效,落实好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加大紧缺教师招录力度,完善现有研训体系,构建模块化教师培训网格,推行教师城乡一体化管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全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医疗人才和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加强传染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着力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逐步建立全民免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