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着力塑造发展新优势。实施科技强市行动和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四大工程”,聚焦重点产业发展,落实“周末工程师”“假日专家”等引才用才机制,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8%以上,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示范市。围绕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优经济发展环境,抓好“四权”改革,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资源有价、使用有偿、交易有市、节约有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引资入灵”行动,力争扶持培育上市企业2家。加强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苏银产业园、吴忠太阳山开发区产业融合、联动发展。依托银川综保区、河东机场国际航空枢纽、高铁高速路网,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东部沿海地区交流合作,打造东部产业转移高质量发展承接区。
——坚持把产业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性支撑,着力增强经济竞争力。把产业发展的主攻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1535”生态经济体系。做强做大三大产业。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以再生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利用、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等为重点,高标准建设再生资源循环产业基地,打造循环经济核心区。推动绿色食品加工业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稳固国家精品大米基地和全国商品粮基地,打造全国乃至全球一流的优质奶源生产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肉制品精深加工生产基地。推进现代纺织产业多元高端发展,加快形成原绒购销、洗绒梳绒、绒条纺纱、针织服装及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建设现代纺织产业聚集区。做优做精五个特色产业板块。对标自治区绿色能源发展布局,围绕黄河几字湾绿能基地,建设光伏、氢能和储能产业圈核心区,在加快清洁能源配套装备制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上下功夫,推进牧光互补、“光伏+矿区生态综合治理”“光伏+治沙”等新能源分布式应用。科学规划发展新型材料产业,高标准建设马家滩新型材料产业基地,引进绿色建材、高分子材料、工业固废高效利用等项目,打造新型材料产业基地、灵武—宁东协同发展区。加快发展高质高效种养业,围绕现代农业“五大基地”,推进以优质粮食、灵武长枣、设施瓜菜种植和奶牛、肉牛、肉羊、生猪养殖为主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打造自治区高标准设施农业基地,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多元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突出“唐韵古城·奇秀灵武”,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购物旅游、特色民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繁荣活跃商贸物流业,注重线上、拓展线下,鼓励发展城乡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有效释放市场消费潜力。充分发挥临港产业园、陆港物流园、综合保税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铁公机”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打造西部现代物流集散区。做实做活数字经济产业。实施数字慧市行动,加速5G网络布局,加快政府信息化、工业自动化、城市智慧化、生活智能化进程。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深度应用,引导工业企业精细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探索发展众筹、定制、认养等农业新业态,鼓励发展直播带货、电商经济等新消费新业态。
——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舒适宜居的魅力城市。高标准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加强城市风貌管控,集中打造中心城区功能核心区,启动高铁新城规划建设。完善停车场、充电桩、快递末端服务点等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推进城区集中供暖、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坚持“房住不炒”,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城区“以克论净·深度保洁”全覆盖,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全面落实街长制、楼长制,大力开展交通治堵、环境治脏、市容治乱、服务治差、占地治违行动,提升城市亮化美化净化档次。强化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环保等服务,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广“3+1”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休闲农业、电商物流等新业态,让移民群众融入新环境、过上好日子。实施移民就业创业三年推进计划,持续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2025年移民群众人均收入达到1.9万元以上,在移民致富提升上“作样板”。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按照镇区类、中心类、特色类、并入类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严格规范农村建房,分类有序推进“空心村”整治。集中力量打造临河文旅集散小镇、东塔长红枣小镇、白土岗草畜产业小镇、崇兴现代集贸小镇、郝家桥现代农业田园小镇、梧桐树精品农业观光小镇、马家滩新型工业小镇等特色小镇。加快天然气管网向农村延伸,改造提升农村电网、路网。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现代化灌区建设工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探索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低成本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农村厕所管护运维长效机制,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以上。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坚持把绿色低碳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着力创优人居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建设生态经济发展引领区。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四项工程”,打造黄河生态廊道。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排水总干沟等重点沟道治理,完善工业园区集污管网,依法取缔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口,实现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确保污水处理稳定达标排放,中水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加强大气联防联控联治,打好治企、清散、消煤、控车、降尘组合拳,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建立“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加强危废污染防治,建设固废处理研发中心,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聚焦“双碳”目标,严控“两高”项目,实施能耗双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四大改造”。大力开展节约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开展规模化防沙治沙、荒山及工矿废弃地治理,做好滨河人工湿地、森林公园、草原生态修复和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生态治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2.97%,让灵武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筑牢宁夏东部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