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着眼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坚持把县城、乐民新城、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建成“三个示范区(园)”,不断提升城镇产业聚集能力、人口承载能力、就业吸纳能力,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力争城镇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按照“县域副中心和区域增长极”定位,坚持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农民群众集中安置、公共服务集中配置、特色产业集中布局,将乐民新城打造成产城融合的示范样板。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在一体推进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将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创建成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和共同富裕示范之区。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理念,大力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形象提升、品位彰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零碳”城市[16]。
(五)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持续推动创新创效,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更广领域推行“不来即享”“一件事一次办”。全力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做优做强县属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全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以行政村为单位探索成立农业股份公司,规模化经营农村土地,建立利润返还、股比分红、收益分红等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扎实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资源,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交流协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
(六)始终坚持发展为民,全力保障改善民生,推动民生品质跃升新水平。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迈进。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健康民乐行动,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和丝绸之路“科技走廊”建设,深入推进工业园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由全覆盖迈向高质量。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确保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七)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促进社会治理实现新提升。强化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民乐、法治民乐、诚信民乐。深化“五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扎实开展平安镇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区。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系,提升综合救灾和应急处置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扎实做好双拥共建、优抚安置等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安定有序、群众安居乐业。
三、2022年工作重点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历届政府的优良作风,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苦干,努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主要奋斗目标是:力争实现生产总值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约束性指标控制在市上下达指标以内。在实际执行中力争更好更快。
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产业升级,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集中突破生态工业。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全力推进化工产业园蒸汽热源厂、化工污水处理厂、特勤消防站建设,加快实施泰睿特医药中间体、铭安精细化工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实施光伏发电、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配套建设光伏组件生产等上下游产业项目。鼓励支持滨河、银河、爱味客等传统企业挖潜改造、扩产增效,不断激发企业活力,着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强化工业园区平台支撑,科学绘制“两图一表”[17],全力推进标准化厂房、智慧园区、大数据中心、创业中心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成立工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探索实施“飞地经济”[18]模式,不断增强园区发展后劲。
巩固提升现代农业。持续培育壮大马铃薯、中药材、高原夏菜等特色产业,确保种植面积达60万亩。组建马铃薯产业联盟,积极引进头部企业建设休闲食品加工生产线,着力培育马铃薯产业集群。抢抓全省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试点县机遇,大力发展中药材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加快实施互联网+中药材产业化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全面运营西部药都中药材产业园,推进中药材产业全链条发展。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争取实施世行贷款绿色发展高效节水项目,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新增县级储备粮5000吨。积极争取国家级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项目,建成马铃薯、油菜等现代种业示范基地4万亩。大力发展草畜产业,新建、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小区10个。加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打造“甘味”农产品品牌2个以上,新认定绿色有机农产品2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