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宜居城市。以城市更新行动为主线,压茬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更新城市管网、市政设施,建设全民健身中心、科技馆、儿童游乐园、“六小”便民工程,布局新能源充电站,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区路网提档升级,全面打通“末端路”,构建“一环九纵十横”城市交通网络。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实施城区绿化精品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7%。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推进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市政设施智能化改造,逐步实现智能监测和智能管理。加强社区基础设施配套,推动物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大幅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强化市容市貌管控,实施瓜州大道、县府街风貌改造工程,优化提升主次干道、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景观,有序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决守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大生态造林、草原修复、防风治沙力度,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97%。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降尘、管煤、控烟、减排等各项措施,扎实做好农村清洁能源改造,不断提升空气质量。加大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排污监管,确保排放稳定达标。开展企业节水技术改造,促进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用好现有水资源“四抓一打通”工作举措,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切实保障水环境安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化肥、农药、地膜减量增效,有效控制土壤污染。全面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和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技改、绿能置换等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绿色清洁生产。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常态化推进“绿色出行”“义务植树”“光盘行动”等绿色低碳行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切实提高民生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财力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聚力办好民生实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待遇水平,持续改善城乡办学条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深入实施“健康瓜州”行动,完成县医院门诊及内科综合楼、疾控中心建设,推进县乡村医疗资源一体化共享,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争创省级“健康促进县”,全面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巩固提升和谐劳动关系成果,突出抓好就业岗位开发,保障重点人群就业,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积极推进“互联网+医保”服务,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加大城乡特困群体救助力度,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完善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严格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构建立体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更高质量“平安瓜州”。
2022年政府主要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的关键之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的工作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统筹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县发展实际,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财政收入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为完成年度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坚持项目带动、招大引强,不断扩大有效投资规模。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引擎,聚焦拓存创增双向发力,全力以赴促进投资稳步增长。精准谋划争取项目。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强化重大项目前期经费保障,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延链等方面,谋划储备“两新一重”、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5000万以上项目75个,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项目库。加大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资金争取力度,全年争取资金20亿元以上。聚力抓好项目实施。严格落实“五个一”帮扶机制,持续提升“项目管家”跟踪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常乐电厂二期、风电二期二批、热源厂扩建等111个重点投资项目,确保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亿元以上项目34个,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持续扩大招商成效。实行“链长制”招商,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能源化工、基础建设、生态环保、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优化产业链招商图谱,精准开展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以业招商,全程代办帮办项目手续,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瓜州。引进亿元项目30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
——坚持示范引领、产业先行,着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拓宽县级财政衔接资金使用范围和用途,推进农村乡镇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强化产业帮扶和稳岗就业,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稳妥有序做好确权登记、资产移交和运营管护。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稳定粮食生产,扶持发展优势产业,建成优质蜜瓜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个、枸杞集中连片示范基地20个,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6万亩、12万亩。大力推广机采棉替代传统棉花种植,建成千亩高标准机采棉示范基地3个。协同发展草食畜产业,大力推行“政企银保+农户”肉牛产业发展模式,种植优质饲草20万亩,牛羊饲养量稳定在146万头只。争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新增高标准农田15万亩、土地流转3万亩。打响绿色优质品牌。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新增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个、“甘味”品牌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率达到65%以上。扶强培优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示范社13家、家庭农场10家,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持续放大瓜州蜜瓜、枸杞区域公共品牌效应,助推“瓜字号”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突出地域特色、乡土风情,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10个。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新改建卫生户厕500座,铺设维修乡村道路50公里,积极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巩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盘活用好资产资源,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推进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能力建设,做到村集体资产管理、惠民政策落实等事项公平公正公开。强化法治乡村和文明乡风建设,着力构建“五治融合”综合治理体系,打造乡村治理示范村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