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力优化生态环境,为“争当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排头兵”擦亮生态底色。始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断强化源头防控,持续用力抓好节能减排,推广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化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以环境治理、减污降碳、绿色循环为主攻方向,积极招引再生资源分拣、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项目,实现产业耦合、循环利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扎实推进“冬防”“春雷”等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优良天数稳步攀升;深入实施“5+1治水建设幸福河湖三年行动计划”,切实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褒河及汉江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体系加快构建;健全完善农用地分类管理机制,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深入开展涉重金属及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确保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持续整治秦岭“五乱”,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进一步强化秦岭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到2026年,森林面积稳定在23万亩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保持在22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28.2%。
(五)全力推进城乡融合,为“争当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排头兵”提升城市能级。紧扣“汉风古韵”定位,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等方面规划和管控,加快建设东关、西汉三遗址等历史文化街区,充分挖掘历史底蕴和人文故事,不断拓展“汉文化”城市品牌内涵。持续推进“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加快352个棚户区和老旧小区、15条背街小巷及人行道改造,10条断头路、11条架空线缆落地,建成17个“街头绿地”“口袋公园”,推广城市空间立体绿化,着力营造优美人居环境。持续巩固“国卫”复审成果,常态化开展“十乱”现象治理、“八小”行业规范和市容环境整治;加强城市道路、地下综合管廊、雨污分流等基础设施管护,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成功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集聚提升”为思路,加强铺镇、河东店、武乡3个重点镇和宗营、老君、汉王、徐望4个特色镇建设。铺镇依托航空经开区,打造产城融合示范镇;河东店围绕古褒国旅游度假区,打造文旅医养名镇;武乡融合“三区”元素,打造省级历史文化古镇;宗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养老和学研产业,建设农旅康养融合镇;老君依托食品工业集中区和皇塘、玉龙岛生态资源,打造生态农旅强镇;汉王依托“三村”连片发展优质柑橘、大棚蔬菜,打造特色生态农业强镇;徐望围绕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循环经济示范镇。全面实施交通提升工程,构建“七纵六横”公路网,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所有镇、街道、3A级以上景区通二级路。到2026年,建成美丽宜居乡村100个以上,城镇化率超过76%。
(六)全力提升共享水平,为“争当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排头兵”筑牢民生底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实施好教育、康养、医疗等民生工程,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欠账。加快建立市场化就业服务体系,强化供需精准对接,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多渠道释放就业创业活力,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应保尽保,全面建成居家为主、机构为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多层次、高质量救助覆盖全区困难群众。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持续完善“3+2”高效农业产业布局,全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村容村貌提升,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格局,初步建成“强而特”的乡村产业体系、“美而特”的乡村人居体系、“优而特”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实施“健康汉台”行动,支持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新建区中医医院、口腔医院,引入国内知名品牌医养机构,加快褒河医养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医养在汉中”城市品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数字化图书馆、文化馆建设,持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和优秀文艺作品影响力,群众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加快教育强区建设步伐,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巩固教育发展成果,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47所,增加学位1.1万个,全区学前教育普惠占比达90%,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顺利通过验收,高中教育优质、职业教育特色、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教育质量稳居全市首位。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广落实“枫桥经验”,不断提升社会治理、风险防范、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抓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工作,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汉台、法治汉台”,力争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区,到2026年,公众对社会安全满意率达95%以上。
三、2022年工作重点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和10%。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重点抓好“六个坚持”:
(一)坚持产业引领、量质双升,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全力调结构、补短板、强链条,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
激发三产活力。深入实施服务业倍增行动,持续开展“消费促进季”系列活动,大力发展假日、会展、夜间经济,新培育限上贸易企业20户,建成中心国际等2个商业综合体;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83亿元。实施东塔净明寺保护性开发,培育开发一批网红打卡地和文创体验项目,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做强“旅居在汉中”承载平台,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不断壮大数字经济,全力推进“强基、赋能、兴业、融合”四大行动,完善5G站点、云计算平台等基础设施,深化与华为、浪潮等信息化龙头企业合作,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大数据应用平台,打造数字产业新集群,力争数字经济产业园产值达3.2亿元、增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