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湖北省)利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2月25日)

  坚定不移强企业、建平台。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持续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深入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优做强市属国企。推动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晋级为2A投融资平台。推动振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融建运一体化建设。推动利川红产业集团专业化发展。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壮大城乡供应链公司。鼓励支持乡镇(街道)与市属国企合作发展。

  坚定不移促消费、扩内需。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基本持平。扩大餐饮服务消费,推出“利川菜单”,举办美食节等促消费活动。支持莼菜、山药等利川土特产销售,完善农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拓宽特色农产品上行通道。强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参加“凉交会”“硒博会”等商品展销会、交易会、购物节活动。引导夜间文化和消费集聚区规范创新发展。

  (二)全力推动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把产业作为支撑县域发展的根本,强化集约理念,树牢链式思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

  提质增效发展富硒生态产业。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建设高标准农田7.3万亩,“粮茶畜菜药”主导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06亿元。大力发展黄连、大黄、黄精及硒食品精深加工,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以上,加快建设中药材集散中心,建成黄连产业园。打造莼菜、山药、大米等一批标准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强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加大“利川红”等公用品牌推广、建设和保护,成立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联盟。深入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

  集中集约发展新型工业。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总数突破100家。完成经济开发区扩区调区工作,推进工业园区规范化建设发展,储备千亩以上工业“标准地”,推进城东综合产业园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启动页岩气综合利用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建设,加快轻纺工业园建设,促进要素向园区集约、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加大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年产气量突破2亿立方米。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数字经济标杆园区建设和数字经济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成首期50P算力的智算中心,拓展智慧文旅、智慧农业、智慧工业等应用场景,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产业。

  乘势而上发展避暑旅游康养产业。推进苏马荡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档升级腾龙洞、佛宝山等景区。积极培植文旅融合、体旅融合、医药康养、研学旅游等新兴业态。开展文旅资源普查。积极发展冰雪经济,推进滑雪场、温泉项目建设。有序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引导民宿、露营产业规范高品质发展,将民宿打造为农特产品销售、旅游宣传推介、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推进“利川红”研学基地和人工智能研学基地建设。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办好“中国旅游日”湖北分会场活动。打造一批集非遗表演、民俗体验、艺术展览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体验地。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安全。力争全年接待游客超过2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0亿元。

  (三)全力推动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规划县城理想空间格局,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

  优化城市空间。按照“滨水控宽度、临山控高度、整体控密度”原则,协调山水城关系,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按照紧凑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求,优化布局老城片区、城东片区、清江片区,统筹推进学校、医院、养老、文体、社会福利等功能配套。以沪渝蓉高铁建设、天然气长输管道迁改为契机,促进城市空间腾退更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8.77%。

  完善城市功能。着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实施燃气、供水、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建设城市体检信息平台。加快推进纳水溪水库及城区三水厂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利咸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利川东互通、城南交通综合服务中心、忠孝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推进利云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打通滨江北路西延伸段、金龙北路北延伸段。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延伸拓展“全市一个停车场”管理系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开展5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彰显城市特色。加强城市设计,适当融合传统民族建筑元素,彰显巴土文化风格,建立城市文化地标。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保存传统街区整体格局和原有街巷网络,保护历史建筑、古树名木和传统民居。新增城区口袋公园5处、城市驿站5处。围绕“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建立低成本、微改造、特色化的城市园林景观建管体系。

  (四)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抓牢就业稳增收、产业促增收、村集体经济带增收等举措。强化金融政策支持,推行防贫救助保险,落实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统筹推进定点帮扶和区域协作工作。

  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联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和订单农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因地制宜打造美丽田园、景观农业、农耕体验等业态。实施新农人培育工程,鼓励人才下乡,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途径。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963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