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主导产业新链条。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依托牧原、光明等龙头企业,抓好肉食品、乳制品、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大力支持中高端面制品产业,打造豫北地区重要的面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多维度打造智能装备产业链,提升装备产业配套能力和终端产品水平,支持华泰机械、四通模具等企业扩大新产品研发。加快建设能源新材料循环再生工业园,构建固废、水和二氧化碳三大资源再生利用体系,推进开仑化工三期建设。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
打造第三产业新引擎。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用好道口古镇、森林公园、欧阳书院文化园、休闲体育健身等文旅体育资源,着力发展会展经济、赛事经济。大力推进县城商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吾悦广场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西纸厂(二期)特色酒店、大运河百工聚落及配套服务设施、森林公园西入口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国家4A级景区道口古镇基础设施,完善业态布局。积极做好欧阳书院文化园4A级景区培育。力争创成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建设文化强县、体育强县。
加快新兴产业新布局。依托开发区智能产业园、长三角智能产业园、艾迪嘉家具等企业,积极培育工业行业互联网平台。引导盛达光伏、青岛高测等企业健全协作配套体系,实现5000兆瓦光伏大硅片投产达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大厦建设,做好“数字+”文章,持续优化数字生态,力争10个项目纳入省数字化转型项目库,着力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建设数字滑州。
(三)坚持科学发展,在城市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美丽、宜居城市。
构建城市建设新体系。坚持“东进、西控、中优、南提、北联”的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策略,不断优化完善中心城区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着力抓好高铁片区组装,滑东新区再造,古镇运河和旧城提质,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完成滑浚站综合客运枢纽站建设,实现高铁、客运、公交无缝衔接。新修新达路、龙门路、黄山路等10条道路,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功能。改造老旧小区12个,持续推动欧阳路桥周边、林苑路西延等9个城市更新改造和卫河周边片区等片区改造项目。建设口袋公园10个。坚持以中心镇建设为抓手,加快白道口镇等四个中心镇发展进程。
探索城市治理新理念。持续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围绕影响群众出行、生活环境等问题,全面治理“脏、乱、堵”等城市病,重点打造10条精细化管理示范街区。依托静脉产业园,完善城区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做好城区34个物业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持续加强城市环卫保洁,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和功能品质,力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功。
(四)坚持统筹谋划,在乡村振兴上实现更大作为。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产业发展为牵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县。
推动粮食产能新提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高站位守好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1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30亿斤以上,继续保持全省先进位次。着力打造白马坡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加快推进滑丰智能化种子产业加工园项目建设,高质量建成投运粮食仓储物流基地。
打造现代农业新格局。扎实推进质量强农行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做大做强八里营甜瓜、高平蔬菜、焦虎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建立健全冷链物流体系,打造立足滑县、辐射全省、面向全国的特色农产品供应中心。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50家,培育省级示范社2家。
巩固拓展脱贫新成果。持续做好防返贫监测帮扶,筑牢防返贫底线。科学合理规划“有效衔接”产业项目,确保用于产业发展资金比重稳定达到60%以上。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和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扎实推动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等各类帮带载体发展壮大,持续提升带动能力。
扮靓乡村环境新颜值。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三清零、三治理、三创建、三评选”“全民清扫提升环境”活动。完成236个村背街小巷硬化,改造户厕3000户。改造农村公路70公里,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条“美丽农村路”。持续开展村集体经济“清五争十”专项行动,探索成立乡级集体经济资产管理经营公司,整合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实现抱团发展。
(五)坚持改革创新,在激发动能上挖掘更大潜力。始终坚定改革自信、持续增强创新思维,在深化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求突破,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激发重点领域改革新活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加快完成投资集团市场化转型。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乡镇发展动力。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持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新跃升。持续加大企业研发经费支持力度,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鼓励企业扩大技改投资规模,保持技改投资势头持续向好。依托滑县科创分院,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科技创新专职辅导团队。持续做强开发区科技创新主阵地和动力主引擎,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绿色园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力争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家、新增国家绿色工厂1家。
营造一流政务服务新环境。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新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做好审批流程的“减法”,简化流程和相关审批材料,更多争取“一次都不跑”。实现企业开办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办结”双通道、双优质,进一步推动“照后减证”助力企业“快入准营”。梳理下放更多的政务服务事项,高效畅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