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大保卫战。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聚焦“两降一控一升两达标”,确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争创2家环保绩效A级企业、5家绩效B级企业。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落实“河长制”,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将湍河打造成市级幸福河湖,打造县级幸福河湖16处。不断深化“四水同治”,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加快消除劣V(五)类水体,确保5个出境水断面、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不断完善粪污治理内乡经验,引领全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加强治污设施建设。接续推进刁河水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城乡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开工建设板场乡、七里坪乡、夏馆镇、师岗镇、赵店乡、赤眉镇六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桃溪镇、瓦亭镇、岞镇三个汇水区乡镇污水收集能力提升工程,实施默河流域马山口镇、王店镇、余关镇和灌涨镇四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用户管网收集工程。加快争取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专项债项目。建设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加快实现智能化监管。
提升生态建设成果。深入落实“林长+”工作机制,突出国储林、生态造林、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4个重点,完成营造林28.3万亩,以“林长制”推动林长治。巩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成果,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实施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加快北部山区采矿权整合、出让步伐。实施灵山森林公园建设。以奖代补巩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持续做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评工作。
(七)持续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办好省市民生实事,采取惠民生、暖民心的一系列举措,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设教育高地。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开展教师全员精准培训,举办万名教师大比武活动,加快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力办好让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普及普惠学前教育,新增公办学位1350个、累计达到2.25万个。以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进县为抓手,全面提升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做好大班额治理和控辍保学工作。科学编制中小学校“两集中”规划,推进中小学校布局优化工作。实现高中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计划圆满收官,继续保持我县高考在全市的先进位次。持续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实现内乡职专秋期整体搬迁。加快建设牧原职业学院。办好我县第四届全民运动会。
打造医疗卫生高地。加快县二院、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迁建步伐,加快县医院传染病区建设进度,确保四大项目建设任务大头落地。支持县人民医院创成并巩固三级综合医院成果,推动县妇幼保健院晋级二甲医院,启动湍东镇、赤眉镇等五家乡镇卫生院创建二级医院。以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目标,强化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支持县中医院创建三级中医院。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名医、名科、名院”专项行动,引进高素质卫生人才110名,努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深入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确保复审顺利通过。支持县医药公司开展基本药物配送业务。
多策并举扩大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把稳岗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利用专项活动、创业贷款、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多种途径,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新增城镇就业4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0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600人,创业培训480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00万元。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技能培训1.55万人,新增技能人才1.25万人、高技能人才4600人。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化医保关键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医保覆盖群体。强化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意外伤害等保险政策落实,进一步织牢织密医保民生保障网。推进县级智慧养老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乡镇养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众保障工作,健全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
(八)加强环境要素保障,优质高效支撑发展
开展营商环境迭代行动。瞄准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放宽视野、对标先进,敢于借鉴、勇于实践,一年一个版本迭代升级《内乡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努力创出内乡经验、打造内乡品牌。坚持以政策落实为导向,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高频事项,集成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事项要素、申办方式、联办机制,全面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提高办事效率,打造“低成本”内乡。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动态更新全量市场主体样本库、惠企政策清单,持续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精准直达”,不断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2万家以上。进一步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绩效考评机制,引进第三方机构强化培训指导,健全联合督导、包联监管工作机制,凝聚合力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政策落实有力度、政府服务有温度,使内乡成为企业成长的沃土、群众生活的福地。
强化用地要素保障。制定土地收储、报批计划,提高项目用地组卷报批速度,力争全年收储报批建设用地不低于2000亩。加强林地报批工作。深入挖掘补充耕地资源,大力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强力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全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不低于5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