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着力推动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精心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农业产业“七个一”工程,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带动农业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发展壮大优质稻、楠竹、油菜、油茶、药材、茶叶、花木、果蔬等主导产业,提升“永丰辣酱”“青树淮山”“青树坪米粉”“杏子五色糙米” “梅龙山脐橙”“九峰云雾茶” “印塘湾茶油”“花之源菜籽油”“花门豆豉”等双峰特色产品品牌影响力、市场知名度和经济附加值。深入实施“优质湘猪”工程,加强生猪产能调控,确保生猪出栏95万头左右。实施肉牛、肉羊提质增量行动,积极发展湘村黑猪、中里黑猪、湘中黑牛、黑山羊、青壳蛋鸡等特色养殖。稳定水产养殖面积,大力推进水产特色绿色养殖。加快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创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点和观光农业示范点,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与康养事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竹产业加工园建设,培育年产值过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以上,市级龙头企业4家以上。
创新粮食生产发展机制。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化乱占耕地建房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提质改造2.03万亩,确保全县粮食生产实现“两稳一增”目标,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17.3万亩以上,力争全县油菜面积突破20.5万亩,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综合油料生产大县。
推进镇村特色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围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三提升”,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任务清单,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有序推动文明村镇提质扩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全县争创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1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5个、县级和美乡村示范村16个,新增“美丽屋场”70个,打造“秀美庭院”100个;完成3500个农村户厕建设。
完善农村基础配套。完成134个村庄规划的编制。实施农田水利设施恢复三年行动,推进3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峡山塘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清洁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完成燕霄水库除险加固,整修山塘1500口,做好涟水复航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农村电网建设,新增配变72台,完成花门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完成农村公路“三路”建设23.1公里,安防工程建设158公里。推进S227青树坪至太平寺公路新线路建设,争取开工建设S222井字经沙塘至荷叶双爱塘公路;取得G320龙家至县城公路、S546荷叶至花门公路工可批复。加快乡镇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370个。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完成114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发展壮大红心脐橙、青壳蛋鸡、油茶、淮山等特色产业,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强化稳岗就业,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加大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就业帮扶车间和公益性岗位稳定增长,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着力打造良好人居环境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狠抓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工地、道路扬尘、餐饮油烟、露天焚烧等面源污染防控,开展采(碎)石和砖瓦行业、建筑工地达标整治。深化河长制工作,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展非法码头专项整治、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确保水、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深入开展农业污染治理,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完成1945.17亩镉超标水稻田改造。
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行林长制,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抓好林业生物灾害防控和森林防火工作,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完成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省“洞庭清波”专项行动交办、人大执法检查交办等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任务,抓好群众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强力推进重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开展关闭煤矿矿涌水、采砂行业等专项治理,全力推进养殖污染防治和城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重点河流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全覆盖。
深入推进发展方式转型。落实“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监管和能耗“双控”目标管理,继续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优化调整,推动风电、光伏等规模化发展,争取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禁塑行动、绿色出行等绿色低碳活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六)着力提升城镇品质内涵
打造更具魅力的县城。统筹推进县城控制性规划、特色乡镇和村规划编制,严格按规划做好土地储备和出让工作,促进城市扩容提质。统筹抓好旧城改造和新片区开发,加快推进高新区产城融合,加快建设安置区、商贸综合体、综合服务体及相配套的市政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改造老旧小区14个2028户。完成迎宾南路、富厚南路建设,加快高新区路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双千兆网络县城建设,完善城乡公交线网、站点布局,让县城成为人文并重、特色鲜明的魅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