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发挥名片品牌效应。出台关于建设文化强区的实施意见,挖掘一批文化经典,建立一批文创基地,策划一批文化活动,培育一批文艺人才,形成百花齐放的文化发展新格局。不断放大名山、名人效应,积极引进文化艺术名家在南岳设立工作室,支持各类文艺团体写南岳、画南岳、唱南岳等活动,举办诗歌大赛、摄影大赛、名人名家在南岳作品展等文艺活动,推动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宣传南岳。做好电影《援军明日到达》后半篇文章,推进拍摄基地建设。筹办“日出交响”文旅活动,推动旅发大会热门歌曲《祝融探火》等唱响全国。加大对南岳“一桌菜”“一批店”的宣传推介力度,规划建设特色美食街区,打响“南岳餐饮”“南岳素食”品牌。
(四)树牢经营理念,推动城市建管大提升
坚持经营城市理念,以市场化方式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城市,打造“内外兼修、人文厚重”的魅力古镇。
1.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延续城市文脉,大力实施古镇保护工程,做好东街、北支街保护修缮,加快西街、南街扫尾工程,按照政府引导、统一规划、业主自愿、适当补贴的原则,有序推进衡山路、祝融路、金沙路等主干道沿线提质改造。推动城市更新,积极推进城区窗口地带环境整治;启动智慧停车项目,实施 “巷巷通”工程,切实解决古镇“肠梗阻”问题;科学规划、有序启动古镇城中村改造。完善市政设施,完成红星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并投入使用,启动城区供水设施提质改造工程,畅通城市水网循环;有序推进城区燃气管网改造;力争实现主要城景区5G全覆盖。大力实施城区美化、绿化、净化工程,规范主次干道地上杆线、地下管网,启动南城区、岳东片区垃圾中转站建设,实现路通、灯亮、水清、景美。
2.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强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行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实行划行归市、分片管理,优化街区功能布局,着力规范物流、快递、汽修等行业经营秩序。加强智慧交通科技信息化建设,推进中心城区主要路口红绿灯及电子警察系统更新重建。提升城管体制改革成效,构建“区级统筹、乡街负责、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机制,有效解决城市建管脱节问题。加强园林绿化、建筑渣土、燃气行业管理,推动建筑垃圾临时中转站建设,持续开展市容市貌整治行动,规范农贸市场、城市公园管理,打造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平平安安的城市环境。
3.提升城市经营效益。推动新城做加法,加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持续推进南部新城建设,启动天子山北路片区开发,拉开城市骨架,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加大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盘活处置力度,提升现有土地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推动古镇做减法,严格居民建房管理,加大拆违控违力度,还地于民、还路于民。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以文化赋能老旧小区改造和业态升级,做美背街小巷,合理规划古镇四街、万寿广场周边等区域业态布局,激发业主自主经营意识,着力扶持一批特色小微经营主体,让古镇更有烟火气、文艺范、历史感。以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为契机,支持区城建投拓展经营板块,授予城市供水、公共停车位等特许经营权,确保水、电、气等重要民生资源牢牢掌握在国有资本手中。
(五)聚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游大家园
统筹资源保护与乡村振兴,持续深化农旅融合,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以旅游带动乡村产业,以能人带动乡村治理,打造乡村振兴“南岳样板”。
1.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落实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审批工作,全面落实村民建房“带图审批”“照图监管”“按图验收”制度,坚决整治自保区违规建设行为。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不断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全面规范村级财务、村组事务管理。大力发展“能人经济”,健全人才返乡留乡激励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建设一支素质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领头”队伍。
2.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保护优先,将后山片区乡村打造成记得住乡愁的家园,将前山片区乡村打造成主客共享的乐园。持续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培育一批集体经济10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50万以上的“经济强村”。规范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做强做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一批乡村车间。持续实施“山上种茶、山下植苗”工程,加快茶旅文化产业园建设,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争取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着力解决制约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扩大南岳云雾茶品牌知名度。完善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扶持农村电商发展,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十里茶乡康养产业带,提升水濂、龙池、红星、紫峰等乡村旅游示范村带动作用。
3.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12.6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完成5.9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积极申报最美农村公路,全力争取将景区公路纳入省级管护范围。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纵深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垃圾治理等专项行动,继续巩固村庄清洁行动成果。坚持“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文化”,保护修缮现有传统民居,留住古树名木、遗址遗迹等有乡愁味的乡村景观。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治理体系,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