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东拓、北提、西跨、南融、中优”城市发展方向,促进城市提质扩容、提档升级,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竞争力、引领力、辐射力。
完善城市功能设施。配合市级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推动实施仙人桥、杨村片区整体开发,持续推进“三馆一院”建设。启动中央湿地公园、杨村公园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提质扩容、主城区应急水源、智慧停车场充电桩及配套设施一期等项目建设,推动怀芷快速干线、湖天大道外延与中方县环城东路连接线、锦园南路、正清路延长线等道路建设,提质改造升级G209国道(怀黔公路),建成投用湖天双拥公园。强力推进划地村民安置区、统规统建安置区和棚户区建设改造进程,完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第一批10个“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建设及61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大型生活垃圾分拣转运中心1座、生活垃圾分类亭100个。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城市创建,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确保成功入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行列。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成省、市交办房地产领域集中化解办证和处遗任务。积极理顺市与区城建城管、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领域职能职责,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模式。稳妥有序推进主城区行政区划调整,规范城中村建管,加快推进“村改居”。深化城区智慧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拓展无物管小区治理成果,加快推行环卫市场化保洁,切实提升建筑渣土管控水平。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启动溆怀高速黄金坳落地互通项目建设,全面完成S332省道黄金坳败泥冲至红卫桥段公路路面修缮,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持续推进黄金坳小城镇开发建设,发展壮大黄金坳产业新城。加快中心城区外延拓展,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五、聚力促进三农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强引擎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具有鹤城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持续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双稳”工程,持续深化“田长制”,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亩以上,力争粮食生产等农作物主推技术到位率、优良品种普及率分别达98%、90%以上,确保全区粮食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11万亩、5.4万吨以上。巩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创建成果,实施产业龙头壮大工程,加快推进农产品绿色安全供应链示范园、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博世康中药材精深加工、侗歌系列产品品质改造等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新创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3个以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个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以上、家庭农场5个以上、星级休闲农庄5个以上、“两品一标”农产品5个以上。
持续促进农村宜居宜业。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动”,全面完成42个村庄规划和黄金坳、凉亭坳乡镇规划编制,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实施红岩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竹林坪中型水库水环境治理与综合开发项目,改(新)建农村公厕1座、无害化卫生户厕252座。实施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创建连片整治示范乡镇1个、省级美丽精品乡村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美丽示范团寨100个、“八整洁”美丽庭院1000户。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文明村镇。加快农业装备机械化发展,确保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6%以上。完善农村冷链物流商业服务网点,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
持续促进农民富裕富足。深化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5个10”工程,接续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消薄行动。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村基层就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全年培训中青年农民7000人以上,实现农村稳定就业3万人以上。扩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特色产业覆盖面,保障有种养条件农户至少有2个产业增收项目。全面落实惠农强农及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增加农民财产性政策性收益。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创新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资本、村民变股民。
六、聚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
坚持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两轮驱动,为鹤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持续赋能增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各项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加快推进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改革,切实提高财政直达资金精准性,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实体经济减负纾困、恢复发展。扎实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过程实施财政绩效评价。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乡级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园区全链条放权赋能。统筹推进医疗、教育、卫生、商事、供销社等各领域综合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区城建投市场化转型。
加快对外开放进程。利用怀化国际陆港,深入实施外贸“破零倍增”计划,力争新增外贸“破零倍增”企业6家以上,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亿元以上。扎实推进“湘商回归”工程,抢抓湖南(怀化)RCEP经贸博览会、东盟(湖南)国际商品和服务交易会、“怀商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契机,立足资源禀赋精准招商,签约引进“三类500强”企业2家以上,完成“湘商回归”投资新注册企业10家以上。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继续实行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10%机制,力争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8.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3.11亿元以上。持续提升园区科技创新竞争力,支持园区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成果转化,引进运营侗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确保鹤城产业开发区成功申创省级“双创基地”。深入实施“鹤城人才行动计划”,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劲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