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培塑“国家创新示范区”的新动能。以国家创新示范区建设统揽高质量发展,系统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绿水青山样板区、绿色转型示范区、普惠发展先行区。
打响可持续发展名片。全面落实“135”总体布局和新“湘十条”政策,系统推进“四水联动”“八水共治”,进一步擦亮“郴州好水、生活更美”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郴州模式、湖南样板、中国方案”。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围绕“冷水”“净水”“地热水”发展高端涉水产业,积极培育“绿色企业”,大力推行合同节水管理等模式,在水资源费改税、水权交易、排污权抵押等方面先行先试。强化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绿盾”行动,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争取纳入全省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布局重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打通产学研转化通道。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着力突破一批技术瓶颈。加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服务和孵化能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全覆盖。加快“3+2”中试基地及长沙、深圳、广州、佛山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推进郴州高新区、郴州经开区与中南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到郴州转化应用,打造科技成果展示交易、项目路演、银企对接等市场化平台。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突破1100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70亿元以上。
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全面落实人才新政52条,持续推进“十百千万”人才工程,支持郴州人才集团做大做强,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式”育才。常态化推进“院士郴州行”“湾区企业家郴州行”“智汇潇湘、郴就人才”等引才活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落实人才激励保障政策,提升人才服务质效,全力建设区域性创新人才集聚中心。
(三)着力深化开放合作,拓展“开放发展排头兵”的新赛道。深入实施“强自贸区”战略,更加紧密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自贸片区大提升。落实国家自贸区提升战略,全面完成改革试点任务,重点推动以产业集成需求为导向的制度创新。加强全市区域联动,着力构建自贸片区与郴州高新区、国际陆港、郴州经开区、苏仙产业开发区、永兴稀贵金属再生利用开发区等“1+N”协同联动创新发展格局。加快湘粤港澳直通步伐,推进郴长欧国际班列、湘粤非铁海联运常态化开行,更好发挥综合保税区作用,推动有色金属、矿产贸易以及大宗商品进出口业务联动互补发展。
推动招商引资大提效。持续开展招商引资联合作战,大力推进郴州佛山对口合作,以产业共融带动两地科技共创、园区共建、利益共享、发展共兴。深化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大力开展“万商入郴”行动,坚持“老乡回故乡、存量变增量、资源换财源、龙头来牵头、上游引下游”,抓实产业链、联合体精准招商,拓展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持续推进“湘商回郴”,力争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12个以上、湘商回郴项目100个以上、重大招商项目180个以上;力争实际使用外资、实际到位内资分别增长25%、10%以上,让郴州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步伐越走越实!
推动外经外贸大提质。开展外贸发展提升专项行动,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调结构,加快建设外贸强市。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实现25家生产型企业外贸“破零”。提质园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省级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试点,做强外贸供应链平台。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力争跨境电商、对非贸易交易额分别增长20%、25%以上。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RCEP,开展“郴品出境”“抱团出海”等行动,推动稀贵金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建筑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实现对外实际投资额增长10%以上。
推动营商环境大提优。持续实施“一号工程”,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升级版。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制度。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深化“城市大脑”场景应用建设推广,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共用。支持并逐步扩大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切实发挥担保增信作用,积极争取专项再贷款落地郴州。加强银政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争新增贷款300亿元。建好用好“湘易办”郴州专区,深化“一网通办”,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让企业和群众“身在郴州、办事无忧”。
(四)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放大“湖南重要增长极”的新优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三主三新三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产业竞争力、承载力和经济实力更强的“郴州板块”。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精准对接湖南有色、贵研、中伟等重点企业,推动一批困难有色金属企业重整重组,助推正威铜基新材料基地、腾驰环保等重大项目达产达效,加快组建市有色集团,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有色金属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100亿元,“一群一区一样板”格局加快形成,全力推动有色产业再次腾飞!坚持“四个统一”,推动临武、桂阳、宜章等地锂电签约项目开工投产,力争电池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着力打造中国“电池之都”。支持高鑫材料、杉杉新材料、郴州氟化学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快郴州市钠普新能源、永兴海利高新技术产业园、宜章中蓝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迈向中高端。统筹新能源开发,加快三一重能风电、龙源电力光伏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新能源千亿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和智能制造升级工程,大力推进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力争全市数字经济总量增长15%。支持桂阳智能家居产业园、嘉禾锻铸造产业园等专业特色园区发展壮大,推动郴州粮机、农夫机电等企业发展升级为行业领军企业,把郴州打造成全省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实施物流发展“强基补链”工程,大力推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完善城乡冷链物流设施,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国际陆港”双核模式落实落地,持续支持兴盛优选、中农批产业园发展。发挥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平台作用,支持桂东、安仁等县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打造中医药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