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消防、人防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贸促会、残联、科协、文联、关工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实现新发展,老干老龄、民宗、史志、档案、侨务、保密、供销、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统计、国调、电力、公积金、气象、烟草、石油、通信、邮政、保险等作出新贡献。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22年,大事要事叠加,急事难事交织,既有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又有抗击疫情旱情的“加试题”,还有改革创新的“自选题”,更有融入“强省会”、服务“副中心”的“新课题”。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勇于“挑战不可能”,敢于“跳起来摘桃子”,在防住疫情、稳住经济、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解决了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一些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体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湘阴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受经济下行、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及预期,部分项目建设进度滞后;产业链不够完善,重点税源企业偏少,主导产业集聚度、竞争力和贡献率有待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教育质量、医疗水平还有短板;政府债务化解压力较大,安全稳定风险不容忽视,生态保护治理任重道远;少数干部思想解放不够、担当精神不强、专业能力不足,个别领域腐败现象仍有发生。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总体安排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前进道路上,时代的机遇在召唤着我们。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疫情冲击影响深远,短期风险矛盾叠加,区域竞争压力增大,但湘阴的比较优势更加凸显,后发潜力持续释放,“强省会”、长株潭都市圈、湘江新区、省域副中心城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加速赶超的强劲动能。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当前大有可为的机遇期,着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突围中求突破。前进道路上,光荣的使命在激励着我们。“奋进全省十强县,建设省会卫星城”,既是县委锚定的新坐标,也是人民期待的新愿景。我们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锁定目标不动摇,扭住发展不放松,加压奋进不停步,紧紧团结和依靠78万湘阴人民,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夯实“稳”的基础,找准“进”的方向,把握“高”的要求,实现“新”的作为,努力书写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湘阴答卷。
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标“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承、闯、创、聚”四字要求,落实县委“12355”发展思路,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当好实施“强省会”战略的突击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先锋队。
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4.1%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左右,推动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综合绩效考核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完成以上目标,我们将紧紧围绕湘江新区湘阴片区、乡村全面振兴“两大主战场”,突出攻坚项目、改善民生、兜牢底线“三个关键”,着力推进以下“八项重点”工作:
1.聚焦开放优势转化,提速重点片区大开发。加快虞公港开发。集中攻坚港口一期工程,确保4个码头泊位完成60%以上工程量。同步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芙蓉北路北延、进港公路、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临港产业开发区实体化运作,加快征地拆迁和“七通一平”,积极导入一批适水产业项目,力争纳入湖南自贸区协同联动区。积极推进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加快先导区开发。提速湘江智造中心建设,确保明年6月份建成规划展示中心,12月底完成整体工程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启动二期1000亩产业用地征拆和开发,分步完善片区交通路网,建设岳望高速金龙互通及连接线,启动创新大道、金凤大道、金辉路工程,拉通规划一路、二路、万福路,完成兴利支渠提质改造。同步推进产业导入,力促5个以上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大科城开发。启动天鹅山大科城二期规划建设,完善水、电、路、气等基础配套。支持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办学。高效运营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加力推进金龙科创港招商,积极承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力争引进1所高校、1-2所科研机构,转化一批科技成果。湘江新区湘阴片区,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机遇,也将是湘阴发展的最强引擎,决不能错过,决不能贻误,决不能懈怠!我们必须上紧发条、开足马力、全速攻坚,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和有效投资量,让三大开放“主阵地”,加快迈向发展“新高地”!
2. 聚焦产业链群打造,加力强园兴工大会战。围绕提质升级绿色装备制造、绿色建筑建材、绿色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坚定不移壮大产业集群、创建“五好”园区,力争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工业税收增长30%以上,综合排名进入全市前3、全省前30。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动态完善产业招商“两图两库”,依托新能源特色产业园、临港产业开发区两大平台,深耕产业细分领域,聚焦“三类500强”定向招引。力争30个以上优质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其中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过10亿元项目2个以上。扎实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积极促进人才回归、资金回流、技术回乡、项目回迁。培育优质企业梯队。实施产业梯度培育,“一企一策”深化联手帮扶,全力培育产业龙头和“单项冠军”。重点支持远大可建、凯博杭萧等骨干企业扩能增效,加快推动中联新材、可孚医疗、力合厚浦、鑫政新能源、泰信锂电、长康二期、丰树物流等在建项目竣工投产。培育行业龙头企业6家、“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力争实现本地企业上市零的突破。建立“小升规”培育库,推动达标企业入库纳统,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完善服务设施配套。加快园区调区扩区,科学编制园区数字地图,高标准建设园区“双创”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坚持市场化运作,引进专业运营商,推进5个特色“园中园”整体开发。启动湘江北路北延、金龙大道西延、燎原路二期工程,提质改造工业大道,完成雨污管网提质改造二期、电网建设改造二期项目,力促华能燃气电厂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商贸、金融、休闲、娱乐等生产生活服务配套,加快产城融合。释放亩均效益空间。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向存量要空间”,完善亩均效益评价机制,实行投资、产值、税收贡献与政策支持挂钩,强化企业项目履约兑现,力促签约项目快投快建。持续推进园区闲置土地清理、低效企业盘活、“僵尸企业”淘汰,力争亩均税收增长20%以上。园区发展空间有限,我们一定精准挑商选资,精算投入产出,强化联审把关,把项目招好招实,做到见总图再供地、看税收“论嫁妆”、凭贡献给支持,坚决不搞优惠政策的“血拼”,坚决不干“赔本赚吆喝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