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聚焦聚力提质增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统领,深入实施“351”工作举措,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积极推动呼南高铁焦洛平段开工建设,主动谋划洛阳至桂林、洛阳至襄阳等高铁项目,完善提升龙门高铁站、洛阳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扎实做好机场改扩建、轨道交通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郑州至洛阳等4条高速公路,实施20个干线公路通达工程,年底前栾卢高速建成通车。推进九都路沿线交通节点改造等31项市政道路工程,打通15条断头路。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高标准实施503个“两建设、三改造”项目,老旧小区改造7.58万户,建成公共停车场35个、充电桩2000个。高质量打造“两轴线、两节点”,6月底前开工建设城市文化客厅、城市阳台,打造在全国具有引领意义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构建彰显城市特质的创新综合门户。持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高标准推进文明创建,全面实施“六大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智慧城市项目一期,打造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有序推进小区“转改直”应改尽改,集中供热普及率提高到97%。完成1155个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积极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建好用好青年众创空间,培育青年创新创业人才30名以上。完善青年安居体系,中心城区新增青年驿站20个,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2万套。加快建设广州市场、天心文化产业园等青年友好街区,推动西工小街、洛城中街创建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实现“青年之家”乡镇街道全覆盖,进一步增强城市活力和竞争力。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突出“三个重点”,深入实施“151”工作举措,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好产业、就业“两个关键”,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转移就业人数不低于20.5万,实现贫困人口“动态清零”。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增高标准农田11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粮食产量稳定在50亿斤以上。发展壮大富民产业。坚持“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壮大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规模,新建改扩建规模化牛羊养殖场90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50万头、170万只,“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达到15个以上、全国示范村10个以上,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化乡村建设运营。以农村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为重点,以“达标村”创建为带动,完善运营商进入退出、评价激励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0%以上,建成“示范村”500个、“精品村”100个。加快建设试点集镇,实施449个建设项目,“达标集镇”“示范集镇”“精品集镇”分别达到25%、10%、5%。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好水美乡村省级试点,绿化美化村庄100个,完成改厕6万户以上。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创建全省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年底前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拓展提升党群服务中心“7+N”服务功能。常态长效推进“三清两建”,建强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推进自然村村民理事会、民调委员会全覆盖。增强联农带农能力。深化“三变”改革,争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确保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5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家,认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稳定在70%以上。
(六)深化文旅融合创新,建设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抢抓文旅产业新风口,全方位提升“五大品牌”,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亿人次、旅游收入900亿元以上。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统筹“五大都城遗址”保护展示,加快实施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等重点项目,谋划建设夏商周考古研究中心,着力打造隋唐洛阳城3.0版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样板。持续推进二里头遗址、万里茶道申遗。完善非遗活化传承体系,打造10家非遗工坊,加快建设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高标准筹备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建设一批客家文化标志性工程,叫响“客家·回家”品牌。丰富沉浸式文旅新业态。加快建设剧本娱乐产业总部经济园,引入行业头部企业20家以上,打造“中国剧本娱乐之都”。高质量办好世界研学旅行大会,开发洛八办、中共洛阳组等红色研学线路,建设研学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行走洛阳、读懂历史”文化品牌。抓好龙门、隋唐洛阳城片区综合开发,实施龙门旅游度假区、万安山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推动新唐街等文旅商综合体投入运营。培育壮大“网红经济”“露营经济”等新业态,打造城市近郊“微度假”休闲游综合体,建设一批高等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高标准创建全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实施永泰门、正平坊等项目,确保天街洛南段牡丹文化节前完工,彰显“盛世隋唐”气象。加快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展示中心建设,推进小浪底国家“特色文化游”试点工作,打造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传承弘扬河洛文化,讲好“黄河文化”故事。加快建设中国伏牛1号生态旅游公路,推动白云山、重渡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培育5—10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品牌,扮靓“伏牛山水”风光。办好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世界古都论坛,抓好牡丹产业社区等项目建设,提升“两节一会一论坛”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工业遗产博物馆,打造东方红农耕博物馆精品主题旅游线路,活化“工业遗产”资源。
(七)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厚植体制机制新优势。推进深层次改革攻坚。上半年,国宏集团、轨道集团完成AA+信用评级。加快市属国企市场化转型、专业化整合,6月底前公交集团完成股权划转、热力集团组建到位。聚焦新业态新模式新品牌,深化产业投融资、金融、科技等领域改革,巩固经济发展基本盘。扎实推进全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试点工作,加快建设土地二级市场、数据要素市场等。优化“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引入专业化运营公司或市场化运行机制,推动开发区改革由“物理变化”向“化学反应”转变。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基金入洛”成果,运用“投行思维”,依托伊滨科技城、周山智慧岛、洛龙区双创科技产业社区等打造综合性股权投资基金集聚区,力争龙门公募REITs尽快落地,争取形成产业投资基金200亿元以上;依托国晟集团100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与头部基金管理人合作,形成300亿规模基金群。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倍增,完成洛轴股改、盛龙实业混改,力争新增上市企业3—4家,扩大“四板”企业规模。推进县域放权赋能,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提高制度型开放水平。推进“五区”联动发展,自贸区形成制度创新案例20个以上,综保区进出口达到55亿元,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一期)建成投用、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增长15%。优化拓展开放通道,加密国内航线航班,力争新增国内外航线3—5条,旅客吞吐量达到150万人次。加密中欧班列和铁海联运班列,年集装箱吞吐量2.6万标箱。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好用好7个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增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100家以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聚焦“六最”目标,扎实推进“五件事”,加快建设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审批事项“免证可办”,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大厅之外无审批”“平台之外无审批”。常态高效推进府院联动,完善行政争议调解等工作机制,深化“三同步两公开”模式,实现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以“诚信政府”带动“信用洛阳”建设,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覆盖,所有新建预售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有诉即办”问题处理满意率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