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药材产业综合发展。实施中药材产业发展“四大行动”[],打造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建强基地,新增钩藤、黄精等中药材种植面积1.2万亩,建设钩藤标准化基地3个以上。壮大主体,新发展中药材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等市场主体20家以上,培育市级以上中药材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以上。建好平台,加快推进枫树湾药用植物园建设,中药材加工仓储中心建成投产,打造钩藤集散专业市场。打响品牌,积极申报“通道钩藤”“通道黄精”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新认证“两品一标”3个以上。
加快新型能源产业一体发展。推进风光蓄储等清洁能源组团式开发,全力打造湘桂黔三省接边地区新能源汇聚中心和输送基地,力争新能源产业年税收6000万元以上。加快推进三省坡三期、画笔山二期、杉木桥等9个风电项目建设,力争在建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达13亿度以上。积极推进30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力推进双江200兆瓦储能电站和抽水蓄能项目工作前期。
加快商贸服务业集聚发展。全力推动批发零售、现代物流、仓储配送等行业提质增效,力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加快凯里亚德酒店、福致酒店等消费综合体建设,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企业3家以上。完善乡村电商物流运营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渠道,力争电商交易额增长15%以上。加快促进住房消费、绿色消费、节庆消费,鼓励发展智慧零售、“夜间经济”等新型消费,推进直播电商、社区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
二、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在强支撑培后劲上实现新突破
树牢“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实施重大项目集中攻坚行动,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下好招商引资“先手棋”。坚持招大引强、招高引新,全力开展全员招商、产业招商、定向招商、委托招商,争引一批拉动力强、影响力大、支撑力足的重大产业项目。坚持领导带头招商,用好“港洽周”“沪洽周”和怀商大会等节会活动,持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系列活动。力争全年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6个以上、“三类500强”企业1家以上,完成省外境内项目到位资金28亿元以上、湘商投资到位资金5亿元以上。
吹响项目建设“集结号”。以70周年县庆项目为重点,坚持一切聚焦项目干、一切围绕项目转,加快推进省市重点项目、专项债项目、预算内投资项目落地见效,年内完成重点项目投资60亿元以上,产业投资增长20%以上。坚持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严格落实“五个一”[]“六联工作法”[]“一清单四制度”[]等服务机制,确保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三季度冲劲足、四季度结果好。
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强化用地支持,全力推进项目征地拆迁和土地报批,清理盘活闲置用地200亩以上,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000亩以上、补充耕地项目1500亩以上。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帮助企业融资50亿元以上。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房地产有序开发、旅游投资开发、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
三、以城带乡统筹推进,在提质效树形象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以县城为载体、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逐步实现有机更新,倾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通道。
做优城乡品质。全力做好怀桂高铁前期工作,加快推进G209绕城公路建设,启动牙屯堡至独坡公路提质改造,建成大高坪苗族乡通乡三级公路,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28公里,争创“四好农村路” 国家级示范县、城乡客运一体化省级示范县。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10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台,新建中型生活垃圾中转站1个,抓好状元桥、城区农贸市场改扩建、转兵路强弱电入地、县城防洪堤闭合圈、城市景观亮化等项目建设。改造智能化停车位2000个,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0套。完成农村电网改造130千米,抓好双江11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保障城乡供电供水安全。推进棉花地、城东及独岩片区综合开发。
做精城市管理。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纵深推进网格化管理,规范整治市容市貌。推行智慧环卫,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规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妥善化解房地产开发历史遗留问题。持续整治城乡“两违”[],抓好自建房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做好土地文章,加快推进城乡优质地块储备和出让。
做靓特色集镇。加快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基本形成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立足“一镇一品”“一镇一特”,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小镇。有序推动溪口、陇城、菁芜洲、播阳、独坡、牙屯堡、大高坪等乡镇集镇建设,打造“1+2+N”[]美丽乡村示范创建联动模式,让乡村靓起来、绿起来、美起来。加快推动城乡公共资源普惠共享,引导常住人口向城镇转移,力争城镇化率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支持县溪镇创建国家卫生乡镇、溪口镇创建省级卫生乡镇。
四、齐心描绘乡村画卷,在固成果促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用好用活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机遇,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通道样板”。
夯实“农业强”的基础。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万亩以上、产量9.5万吨以上。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推进抛荒撂荒和非法占用耕地建房整治,恢复耕地3500亩,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23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0%以上。深入推进畜禽水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全力保障肉类供应安全。抓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加快推进一批产业发展、农田水利、供水保障等惠农助农项目落地见效。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以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