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南省)舞钢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坚持“项目为王”,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统筹实施年度总投资400亿元的88个重点项目。

  强力推进“三个一批”。持续围绕主导产业、招大引强、盘活资产、科技创新,依托舞钢公司等头部企业再谋划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瞄准高分子新材料等再谋划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按照谋划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达效,签约一批总投资111亿元的舞钢公司复合坯、安钢集团昱恒朗交通重装制造等11个项目;开工一批总投资106亿元的舞钢公司废钢加工基地、六冶铝应用加工等27个项目;投产一批总投资183亿元的舞钢公司绿色化改造、纺织服装产业园等50个项目。

  构建科学工作机制。健全“一制度一协会四专班”的全流程项目推进机制,成立由县级领导牵头的项目工作专班,实行“周协调、月调度、季观摩、年总评”“五个一”等制度,项目清单化、工作台账化,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督导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提高推进效率。同时,严格项目准入,对新上项目进行严格论证和把控,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和僵尸企业。

  狠抓要素保障。破解“用地难”。健全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全面实行项目承诺制、并联审批、区域评估等,推行“标准地”出让,实现拿地即开工、交验即发证。年度完成土地供应1200亩,盘活闲置土地1000亩以上。破解“资金难”。切实发挥动产融资登记系统、贷款周转金等作用,定期组织银企对接活动,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加大融资力度,通过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争取专项债等方式融资50亿元以上。严格兑现向上争取资金奖励,力争向上争取补助资金突破15亿元。破解“用工难”。梳理域内企业用工需求,依托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和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积极组织招聘活动,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着力解决务工人员落户、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确保招得来、留得住、稳得下。

  (二)坚定不移抓主导产业

  坚持大抓产业、抓大产业,深入开展“一黑一白”造链、补链、延链、强链、畅链工程,促进主导产业“五链”耦合集群集聚发展。

  打造特钢及特种装备制造基地。依托舞钢公司宽厚钢板生产优势,推进产品向下游特种装备制造等领域延伸,争创省级特钢及特种装备制造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壮大钢铁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投资32亿元的废钢加工基地、10亿元的合创锻件制造、5亿元的复合坯、10亿元的六冶铝应用加工、10亿元的舞阳矿业冶金新材料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投资4.5亿元的舞钢公司绿色化改造、14亿元的硕基特种机械装备产业园、2.5亿元的德正新材料等项目。紧盯舞钢公司连铸机、安钢集团昱恒朗交通重装制造、风机塔筒等一批已谋划的重点项目,确保尽早落地实施。

  打造精纺及纺织服装基地。依托现有紧密纺优势,向下游招引纺织服装企业,拉长纺织产业链条。加快推进投资15亿元的公铁智慧物流港,建成汽配物流园,申报进口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建设集棉花储备、交割、保税、跨境电商多功能为一体的河南最大棉花交易集散地,构建“公路+铁路+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打造全国内陆型多式联运标杆。建成投产投资23亿元的纺织服装产业园、4亿元的云龙纺织8万锭、1.2亿元的宇龙纺织5万锭、3.5亿元的纺织智能化改造等项目。

  打造“一区三园”产业支撑平台。加快经开区建设,完成产城融合规划,配套建设研发中心、人才公寓、商超等生产生活性服务设施,提高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加快南部工业园建设,完成园区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以融资租赁模式吸引钢贸、钢加等企业快速入驻,开工建设晟聚德重工、华坤亿鑫智慧物流园等项目,打造科技创新型专业化钢铁装备制造园区。加快静脉产业园建设,建成投产4.5亿元的静脉产业园25万吨复合纸板等4个项目,向下游招引包装纸盒企业,打造从废旧原材料,到复合纸板,再到包装纸盒的完整产业链条。加快返乡创业园建设,建成投用5.8亿元的25栋标准化厂房、4栋研发中心及2栋孵化中心等项目,招引入驻汽车配件制造、服装加工等11个优质项目,搭建返乡创业舞台。

  (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坚定走好创新驱动发展这个“华山一条道”,把今年定为科技创新年,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重点创新载体。推广“高校院所+创新平台+产业基地”发展模式,与西安交大合作建设科技综合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聚集创新要素的“强磁场”。发挥省特钢研究院挂牌舞钢公司优势,加快高端钢研发步伐。鼓励企业申报中原学者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支持骨干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落实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及所得税优惠等政策,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60%以上,科技经费投入增加1500万元。修订《舞钢市科技创新资助奖励办法》,开展市长质量奖评审等活动,支持企业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培育单项冠军、“瞪羚”等创新型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家。

  厚植优质创新生态。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新增5G基站89个。强化数字赋能,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型数字企业。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归根”工程等,大力引进各类专家人才。加大主导产业关联科研机构拜访力度,鼓励引导院士、知名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牵头、携科技成果来舞创新创业。完善创新人才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等激励机制,强化住房、科研、入学、医疗等服务保障,广聚英才而用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110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