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3月8日)

  聚力发展物流产业。出台加快物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打造牧原智慧物流园,完成500kV高压线路迁移工程,释放更大发展空间,重点推进公路港、铁路港、粮食加工仓储贸易区、合成生物区、新能源区“两港三区”建设,引导区域物流企业集聚发展。依托牧原网络货运平台,大力发展供应链经济,实现三产与物流的深度融合、双向反哺。加快推进电商科技物流园“同仓共配”运营体系建设,建设统一信息平台,打造县级快递分拨中心。努力把内乡打造成豫鄂陕交界区域性综合智慧物流中心。

  (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内乡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提质。立足一山三河天然优势,坚持以产兴城、以文化城、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业旺城、以改靓城,加快提升城市品位。全面加强规划引领,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报批工作,有序推进城区各类专项规划、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建设飞龙大道北延、长信路顶进涵工程,实施原249省道升级改造、永顺西路、西城路北延等工程,加快打通明珠路、书院路、永平中路、永达路等一批断头路,启动汇金路、创业路建设工程,谋划县衙路西段、渚阳大街南段、菊潭大街北段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新大新周边、医药公司周边拆迁任务,启动万德隆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改造11个老旧小区。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深入推进庭院绿化、厂区添绿,建设一批口袋公园,谋划建设好问公园(方山公园)。力争智慧停车项目3月底前建成投运。加快实现南水北调饮用水城区供水全覆盖。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坚持“露头就打、综合施治”,强力推进“三违”整治,持续开展清理违法占用公共空间等专项行动。大力开展市民素质提升主题活动,巩固深化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高标准建设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可实施、可推广、可持续的内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实践。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高质量打造和美乡村30个、人居环境示范村127个、美丽乡镇2个、五美庭院7071户,打造和美乡村精品线路3条。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提升路、电、水、网、气等基础设施,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提高余关镇、马山口镇省级乡村建设示范乡镇创建水平,努力争创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支持马山口“中心镇”建设,鼓励乡镇因地制宜提升集镇建设水平。

  高水平完善交通体系。加快构建“两纵两横双十字”高速路网,积极推动嵩内高速开工建设。推进243省道(余关至南环路段)、330省道(灌涨至清凉庙段)改建工程。以灌涨胡刘至杨岗、板场后湖至龙凤、七里坪花园口至宝天曼隧道、330省道至岞曲永青街公路为重点,新建农村公路105公里、安防工程56公里、改建农村危桥15座。加大“四好农村路”服务供给,创建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加快客货邮商融合发展。确保菊潭东客运站建成投运。坚持县乡联动,深入推进路域环境治理。积极申报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四)加快建设农牧大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常态化监测帮扶,用好“5+2”联动机制,优化“三保障”、安全饮水等衔接政策。坚持发展产业、稳定就业两手并重,用好财政涉农资金、衔接资金,重点支持12个乡村振兴产业园、默河生态经济示范带建设,运营好乡村振兴设施,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持续增加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收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抓住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机遇,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大力推广“吨粮田”、“吨半田”集成技术,探索开展“小田并大田”改革,聚焦“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大要素,推进涉农项目向6.7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集中布局,打造“内乡样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确保耕地保有量(82.98万亩)不减少、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量(73.74万亩)不减少。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和抗灾能力,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11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8亿斤以上。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以壮大畜、果、菌、烟、菜、药“六特”经济为重点,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品质双向发力,引领特色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发展生猪产业,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牧现代化产业示范园为载体,狠抓规模化养殖,力争县域出栏生猪达到330万头。加快肉牛产业提量提质。持续扩大“两花三桃多元果”种植规模,建成优质油桃、猕猴桃、大樱桃产业基地10个。发展食用菌产业,推进夏馆镇香菇产业园、七里坪乡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全县突破5000万袋,种植草腐菌10万平方米、羊肚菌5万平方米。发展植烟面积3万亩,收购烟叶7万担。发展蔬菜产业,建设蔬菜大棚136座,沿默河经济示范带打造一批千亩土豆、千亩南瓜、千亩冬瓜、千亩萝卜、千亩白菜示范区,努力建设乡村振兴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发展内乡道地药材,扩大菊花、艾草、石斛种植规模,加快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拉长产业链条。利用聚爱食材平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打造具有内乡特色的产业振兴新模式。

  着力筑牢水安全保障。加快实施圣湖湾水库、打磨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灌区改造等国债项目,大力推动青山水库、现代水网、老龙潭灌区烟草水源工程等项目前期,力争早日落地实施。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水资源管理规范化示范县。

  (五)持续打造文旅名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实施文化旅游赋能行动。围绕文旅赋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县衙旅游休闲街区建设,争创首届河南省旅游休闲城市。围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行动,以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为契机,推出一批省市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支持湍东镇花园村、七里坪乡三道河村创建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行、乡村民宿新业态。着力塑造百姓文化舞台、百姓文化礼堂、百姓文化空间三大品牌,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水平,开展乡村文化合作社“乡创美拍”、“四季村晚”主题活动,创建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认真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1064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