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27日在荥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荥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石 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郑州市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纵深推进“十大战略”,持续强化“三标”引领,奋力实施“扛、立、强”三起来战略目标任务,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稳中蓄势的态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荥阳实践迈出坚实步伐。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完成561.2亿元,增长5.2%,增速为5年来最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7%。荣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56位、投资潜力百强县(市)26位、科技创新百强县(市)64位、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68位、绿色发展百强县(市)82位、制造业百强县(市)99位和中部县域经济百强县35位。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经济发展实现新跃升。有效投资不断扩大。实施“一库多区块”调用机制,谋划储备重大项目2603个,总投资6776亿元。深入开展重点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实施“五个一”分包服务工作专班机制,268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4.6亿元;78个省、郑州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08.9%。新增入库项目150个,总投资427亿元,增长22.3%。开展3期“三个一批”活动,选报项目54个,总投资381.7亿元,其中,“签约一批”项目8个,总投资109.5亿元;“开工一批”项目13个,总投资124.7亿元;“投产一批”项目33个,总投资147.5亿元,重大项目建设综合实效考核位居郑州6县(市)前列。央企一级子公司中信机电华晋新材料等48个项目签约落地,全省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加快推进。积极争取政策资金,15个专项债券项目发行资金15.4亿元,9个增发国债项目争取资金2.8亿元,居郑州6县(市)首位。消费市场加速回暖。出台促进批零住餐业加快发展措施,开展“城市烟火·欢乐‘荥’”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814万元,带动消费6852万元,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36家。豪布斯卡获评省级品牌消费集聚区,吾悦广场获评省级绿色商场。“中原棋遇记”线上线下双出圈,成为全省文旅消费新地标。建成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200个,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居全省第3位,获批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市)。成功举办黄河樱花节、摩旅大会等系列活动,接待游客159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2亿元,均创历史新高。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16条措施,商品房销售面积152万平方米,增长6.5%。惠企助企成效显著。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免退税16.13亿元。举办第一届“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开展“四项对接”活动32场,解决企业各类问题162个,华晶金刚石破产重整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41.5亿元,增长12.8%;“郑好融”平台惠及市场主体3.4万余户,授信贷款19.43亿元,建成普惠型金融服务港湾9个,数量居郑州6县(市)首位。新增市场主体1.26万户,累计达7.6万余户。
(二)产业升级增创新优势。先进制造业聚链成群。围绕建设全省先进制造业高地目标,实施“制造强市”“换道领跑”战略,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装备制造、新材料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2.8%,占规上工业比重44.5%,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4%、10.2%,较上年分别提高7.9、8.1个百分点。产业链群加快培育,坚持强链主、补链条、聚集群,装备制造、新材料、医药健康优势特色产业链加快发展,新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6个,总投资额130.9亿元;威达新材料、冶森机械金刚石等10个项目竣工。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1家,圣莱特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郑州市级新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快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施技改项目5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10个,天河通信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省级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郑州中车、兴安新型材料获评省级绿色工厂,一帆机械装备车间获评省级智能车间,天瑞水泥等7家企业获评郑州市“无废工厂”。产业空间持续拓展,高标推动小微企业园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园(一期)获评郑州市三星小微企业园,郑州高端铸造产业园规划编制初步完成,数字经济产业园主体竣工;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拓展至20.3平方公里,产业用地面积占比66%。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智慧康养产业创新创业中心、国际康体单车运动智慧城项目竣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创业中心主体封顶。“一河一山一中心”文旅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古柏渡丰乐樱花园成为郑州首个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高村乡创成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枣树沟村、司村村创成省4A级乡村康养示范村,韩常村、环翠峪村、枣树沟村创成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成功举办郑州市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荥阳市第十九届河阴石榴文化节。郑州绿万家等4家企业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园区。都市农业稳步发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有效应对“烂场雨”和“华西秋雨”,粮食总产量达4.28亿斤、蔬菜总产量达4.36亿斤。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市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3.6万亩,繁育小麦品种62个,年产优质良种3000万斤,成功举办第六届黄淮麦区小麦、第九届黄淮海玉米新品种地展博览会。扎实培育乡村特色产业,石榴、柿子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6万余亩,“荥阳豆芽”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新农源食品获评“中国豆制品行业50强”。高山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成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王村镇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