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南省)濮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

  加快园区承载能力提升。持续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工建设220千伏化工变,投用220千伏铁丘变,推动开发区用电实现双电源、双回路;启动化工园区供热中心建设,铺设公共管廊12公里,促进开发区集中供热区域循环;实施14公里供水管网、供水增压站等供水工程,有序推动化工园区企业统一供水。完成化工园区应急智慧平台、特勤消防站建设,筑牢园区安全生产防线。强化公共服务,建成投用化工人才实训基地,推动绿色化工检测中心对外运营,打造“开放、共享、共生、连接”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为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坚持改革创新,在激发动能上挖掘更大潜力

  始终坚定改革自信、增强创新思维,在深化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求突破,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

  激发重点领域改革新活力。高质量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加快开发区改革,稳妥承接更多下放权限,整合资产,充实各类专业人才,壮大平台公司实力,激发开发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开州集团市场化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以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为重点,着力加快我县与山东东明共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积极探索将更多事项纳入“跨省通办”范围,扩大政务服务异地申请、远程办理、协同联动覆盖面,构建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异地办事政务服务体系。大力推行鲁河镇“土地驿站”模式,力争2024年全县新增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0万亩以上;持续完善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扩大农事服务圈半径,建立科学实用的四季农事服务清单,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力争打造全省社会化服务标杆。

  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新跃升。依托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积极创建省重点实验室、省检测分析濮阳分中心。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源博、明海光电等企业争创省市创新平台,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60家以上;鼓励科大讯飞、浩森生物等企业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80%以上。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补贴等政策,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热情和信心。落实好“1+14”人才政策,拓宽企业高端人才引进渠道,再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0个和企业科研创新人才30名以上,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营造一流政务服务新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统筹抓好“一件事一次办”任务落实,最大化扩大事项范围;加快三级联动“帮办代办”平台建设,建立三级代办服务队伍,实施便民服务标准化,全程提供领办、陪办、督办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舒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完善县域信息化管理和智慧平台,不断拓展医疗、教育、文旅、公安等领域智慧应用,持续构建共建共用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数字惠民。积极开展电视问政等活动,建立包联制度,进一步畅通问题反映渠道,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民营企业家放手创业放心发展。

  (四)坚持统筹规划,在城市内涵上实现更大提升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盲目铺摊子、拉框架的原则,全力补短板,着力提品质,在建管并重中加快城市建设与发展,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突出规划引领。坚持“濮濮同城化”发展思路,按照全市“五统一”要求,持续跟进建设东路片区、龙苑路北片区、高铁片区详规编制,主动融入全市统一规划大盘子,与市主城区协同发展。抓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修订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保障城区高水平建设,以科学规划引领城乡建设,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夯实空间基础,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管到位”。

  提升城市品质。加速推进剩余棚改安置区建设,确保金堤三期、中心片区、煤建公司、清河小区4个安置区9200人顺利回迁;高标准改造南关新村等10个老旧小区,让群众的居住环境更舒适、优美。加强智慧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新能源充电桩402个;探索新能源供暖新模式,启动自有热源项目,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加快110千伏新苑变、国庆变建设,新建10千伏线路155.7千米,着力提高城区供电保障水平。实施净水厂二期项目,建成濮上路、铁丘路、挥公大道等输水管线,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提高建管水平。大力开展“城市六乱”专项整治行动,实施红旗路、濮上路立面提升改造,启动综合市场规划建设,严格规范管理,综合整治解放路等路段占道经营行为,重点打造龙苑路等3条精细化管理示范街区,全面改善城市综合环境。建立“路灯补亮”快速响应机制,有效提高城市亮化水平,为居民营造安全、明亮的出行环境。持续推进电子警察建设和城区交通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和亡人事故双下降。适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垃圾处理处置等末端监管,着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生活品质,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五)坚持锻长补短,在乡村振兴上迈出更大步伐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县。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高质高效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守牢“三条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30万亩以上;建成2023年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任务,启动2024年10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切实提升粮食产能;加快推进粮库信息化建设,实施清河头粮食和物资储备库、子岸智能化粮库扩建提升改造等项目,为储备粮数量、质量提供强有力支撑。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持续做好防返贫监测帮扶,筑牢防返贫底线。科学合理规划“有效衔接”产业项目,确保用于产业发展资金比重稳定达到60%以上。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和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推进84家龙头企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稳固绑定,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促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增长至85%以上;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倍增行动,支持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力争新增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5个、市级10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1062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