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全会及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省委“十大战略”、市委“三项重点工作”,落实区委“三强”发展战略,聚焦产业创新、文商旅融合、整街连片“三个重点”,深化改革开放,提振市场信心,增进民生福祉,统筹发展和安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全力打造“六区一高地”,加快建设活力西工、智慧西工、幸福西工。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新增市场主体9000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持续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污染防治、节能降耗完成国家和省定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力争位列全市第一方阵。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五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省市发展大局,落实区委“13773”工作布局,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壮大产业为支撑、以扩大内需为基点、以项目建设为关键、以防范风险为底线,巩固“稳”的基础,聚合“进”的动能,促进“立”与“破”的统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三是坚持创新引领强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聚焦风口推进转型增效,加快产业体系重构重塑,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以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激活发展新动能、开辟发展新领域、制胜发展新赛道。四是坚持发展为民践初心。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办好惠民实事,兜牢民生底线,千方百计回应群众关切、促进共同富裕、共建美好家园,以更接地气的工作成效,书写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五是坚持务实重干抓落实。践行“三个务必”,弘扬“四敢精神”,大兴落实之风,增强改革创新、敢于求变的勇气魄力,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姿态,以优良作风、实绩实效,放大比较优势、汇聚发展胜势,形成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不负人民群众期盼重托。
新的一年,我们要全力以赴抢先机、拼经济、抓发展,奋力拼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业绩。重点聚力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提质增效,在夯实经济底盘上实现新突破。统筹扩投资、促消费、稳主体、优环境,全力推动经济稳中向好、量质齐升。打赢项目建设攻坚战。坚持全周期服务管理,围绕全年总投资1023.6亿元的202个重点项目,落实“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一台账”推进机制,推动融创红山壹号、嘉盛电控研发平台、豫洛医药产业基地等158个新建项目实现开工,东力新能源研发及产业化、解放硅巷、九洲里特色文旅商业街区等44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力争一季度项目开工率达到50%以上,10月底前实现应开尽开。滚动实施“三个一批”,储备项目数量不少于100个。抢抓政策性资金机遇,聚焦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等6条渠道,力争全年争取各类资金20亿元以上。打好消费挖潜组合拳。优化消费供给,以重点商圈、特色街区、景区景点为阵地,以“西工转转”促消费品牌为主线,联合重点商贸、文旅企业,开展文商旅主题活动20场以上,保持消费市场活力热度。拓展消费载体,建好用好“西工转转”数字化平台,整合联动文商旅消费资源,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场景,提升“游西工、购西工”一站式服务体验;依托红山优质生态资源,科学布局生态观光、庭院民宿、运动康养等消费业态,打造近郊旅游消费目的地。壮大新型消费,引导大卫天地、中州万达、王府井等企业加大线上营销力度,推动中创电商产业基地等打造市级电商直播基地,新引进电商直播骨干企业20家以上;积极发展沉浸式演艺、剧本娱乐、研学旅行、康养民宿等新型消费业态,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打出精准招商新攻势。聚焦风口抓变量、扩增量,拓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股权招商、节会招商等渠道,围绕新IT、新文旅、智能装备等主攻方向,瞄准银泰集团、力方集团、中科曙光、宿联文旅等头部企业,推动银泰高端商业综合体、力方文商旅街区、中科数字经济产业园、宿联城市近郊度假综合体等项目尽快签约。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园、智能科技产业园、凤凰谷产业园等载体平台,推动稀少糖产业化、超算仿真系统、智能电控设备等项目加快落地。全年签约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100%。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围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落实减税降费、降低成本等惠企减负政策,持续优化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深化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惩戒缓冲、容错纠错等机制,护航企业“轻装”“快跑”发展;推行市场准入21条便利化举措,实现新开办企业零成本一日办结。深化“万人助万企”,全年开展“四项对接”活动不少于60场,助力企业融资不低于15亿元,解决用工需求4000人。培育企业梯次成长,力争“个转企”110户以上、“小升规”70家以上。
(二)聚力创新驱动,在增强转型动力上实现新突破。落实创新发展“1272”工作举措,深化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力促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提升创新主体引育能力。拓展生命健康科技产业社区、智能科技产业社区等载体服务功能,构建科技企业全周期孵化链条,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倍增,全年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8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家。引导生物制造、智能装备、数字经济等领域优质企业协同创新,促进团队共引、平台共建、项目共研、难题共解,高质量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一季度全面投用,解放硅巷9月底前实现竣工,尽快启动智能科技产业园二期建设,支持凤凰谷产业园、西工硅巷创建市级科技产业社区,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创新载体3个,入驻企业和团队达到600家以上。加快天津大学成果转化基地、中科医云高通量测序实验室建设,推进导弹院研发中心、航空工业光电所新产品产业园启动实施,支持华荣生物、嘉盛电控等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等,力争新培育市级以上创新平台40家。提升创新生态优化能力。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常态化落实“1+22”“金十条”等人才激励普惠政策,用好市场化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力争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50名以上、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0个以上。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深化与省市平台企业合作对接,探索设立风口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加大成果转化力度,贯通“政产学研”对接桥梁,深化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北师大、天津大学等院所高校合作,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活动10场以上,推动形成转化成果100项以上,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3亿元。提升“智慧西工”运营能力。优化项目一期功能,一体提升协同办公、公共服务、智慧城管、基层治理平台,公共服务归集政策突破100条,聚合社区生活服务资源500项以上,常态化提供网格上门帮办、智慧停车指引等数字化服务。加快项目二期建设,强化数字资源整合利用,提升安全运营管理水平,力争三季度智慧园区、智慧楼宇、智慧招商、文商旅融合平台等上线运行,加速构建数字化服务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