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农业。抓实粮食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持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等工作,新建高标准农田3.82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稳定在38.3万亩、15.4万吨以上。夯实生产设施。大力开展“千塘万渠”清淤行动,强化灯塔盆地灌区东源县片区管护运维,提高水利用设施效率;积极推广智慧农业,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72.93%以上。做好“土特产”文章。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抓手,加快丝苗米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特别是开展好“茶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聚力内培外引,带动上下游优质企业和项目集聚,打造本土化配套的全链条产业;坚持龙头引领,重点培育壮大望郎回、富万家、东和等主业突出、带动能力明显的板栗加工企业,进一步擦亮“东源板栗”国家地理标志名片,力争丝苗米、茶叶、板栗产值超4.3亿元、11亿元和3.3亿元,漳溪畲族乡多年生稻种植面积扩大至2000亩,培育“粤字号”农产品品牌2个以上。加快东瑞船塘现代农业综合体(二期)等一批重点农业项目建设,确保生猪产能超30万头;探索县冷链物流产业园“产地仓+销地仓”模式,形成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闭环,促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壮大市场主体。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6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家以上,承包地经营权新流转3000亩以上。
(二)坚持全面改革、扩大开放,在推动“融湾”“融深”上实现更大突破。全面接轨深圳、融入“双区”,坚持以改革解难题、以创新求突破、以开放汇资源,持续完善交通设施、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推动事权下放、服务下沉,构建政务服务县、镇、村三级共建新模式,确保乡镇“接得住、管得好”。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统筹开展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整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均衡化,推广优化顺天镇试点工作经验,推动全县“一网统管”乡镇治理专题建设,创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8个以上。落实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统筹集中财力保障大事要事的工作机制,强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索供应链融资服务,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完善“1+5+N”县属国企经营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依法将无效资产转化为有效资产,逐步剥离不良资产,持续推进资产划转,盘活闲置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加快市场化转型,支持县属国企依法参与乡村振兴及重大基础设施、工业厂房等领域建设,不断提高县属国企竞争力、生命力。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务服务“视频办”落地实施;继续做好“跨域通办”“全市通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有机整合,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县工业园等区域加强“粤智助”推广使用,聚焦项目建设和竣工投产等关键环节,组建工作队全面服务指导,破解制约难题,助力企业发展。
加快交通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配合做好长深高速扩建及国道G205线热水至埔前段(东源段)改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升级改造国道G205线灯塔街镇段,加快S230线黄田大桥段、S259线水库村至小径村段等省道建设,完成西环路一期项目工程;谋划启动长深高速东源出口连接线改造工程、西环路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交通大会战走深走实,加快补短板、强骨架、拓空间,全力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大力推动全县农村公路补短板项目、绿美环县路等工程建设,新建“四好农村路”9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9公里,改造危桥14座以上。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借助盐田对口帮扶资源,积极发挥3个“反向飞地”政策推介“新窗口”、招商引资“新渠道”、招才引智“新港湾”、成果转化“新平台”的作用,加快东源(盐田)共建产业园建设,构建联合招商机制,推动更多要素双向流动。深入开展“双百行动”,积极联动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开放大学开展结对共建,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领域谋划实施更多共建项目。用好纵向帮扶力量,支持企业通过广交会、进博会、“粤贸全球”计划”等平台,积极拓展国外市场。扎实推进中国(河源)东源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推动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扩大进出口规模;引导外资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外资企业增资扩产。
(三)坚持全链协同、集群培育,在推动制造业当家上实现更大突破。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县行动,聚焦市“1+3”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制造业提质攻坚”行动,着力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打造韧性强、潜力足、结构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东源样板。
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持续发力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力争全年产值分别达100亿元、15亿元、7亿元以上。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力争新上规企业13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以上;推动力升、华谊等15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5亿元以上;推动乐维等企业绿色转型,完成清洁生产审核3家以上。支持富马、晟源永磁等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旗滨等矿产资源型企业产能复苏、规范发展。大力推进质量强县工作,紧抓在手订单、在手产能、在手项目、在建工程,鼓励鑫达、华比亚等企业增资扩产,推动峰林、利恩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信昌盛、必盛达等13个项目竣工投产,确保工业投资完成56亿元以上。加快霸王花二期建设,推动霸王花米粉、太二酸菜鱼等预制菜产业做大成势,进一步提升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带动力。
全力建强产业平台。围绕“产业提级、基建提档、管理提质、服务提效”目标,抢抓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政策机遇,大力推动主平台建设,提升县工业园二期效益,力促园区三期扩园1000亩以上,新建标准厂房面积超16万平方米以上。全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园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园。全面完成园区用地整治三年1563.3亩的总任务;盘活利用县工业园区村集体留用地和仙塘新中源低效用地,释放土地价值。持续补齐园区基础设施短板,完成白云路、东源大道等8条园区道路升级改造,推动河源东源高新区产业孵化园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不断提升园区服务能力,力争园区内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