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10日)

  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开工建设中捷等总部项目,做强群峰建筑总部大厦,谋划打造特色总部楼宇集群。发展保税物流、冷链物流,加快建设天禾农资等5个流通项目。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依托人民大道南、海滨大道南、东新路、东堤路,谋划建设一批标志性消费中心,支持盛邦家居建设文化创意园和婚庆用品商城,推动红星天铂广场建成开业,升级改造城市广场,改造提升步行街,力争创建省级特色步行街(商圈)。深化大文旅融合,谋划建设1—2家五星级酒店,推动特呈岛升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全民健身消费集聚区配套设施项目,配合推进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产业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力争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力构建双循环战略支点。深度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和RCEP市场,建立区港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湛江港联合招商,配合加快宝满港区铁路专用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区。配合推进湛江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综保三纵路等交地工作。加快复制承接44项广东自贸区改革经验,推动霞山片区纳入广东自贸区粤西新片区。抢抓湛江建设大型出口加工产业区机遇,打造粤西跨境电商产业园、物流园,与阿里巴巴、抖音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培育年销售额百万元以上跨境电商自主品牌4个。做大红舫直播基地。积极对接三大平台,落实“核+副中心”动力机制,支持广湛高铁枢纽建设,打造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平台。对标学习广州市黄埔区,提高霞山经济贡献率。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支持粤海饲料境外投资,力争全年实现实际利用外资1亿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三、突出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心城区

  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集约高效、协同联动、改革创新等原则,以“1+7”片区(功能区)、乡村振兴为支撑,壮大中心城区综合实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统筹推进城乡五个“一体化”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高标准推进“1+7”片区建设。大力建设高铁新城。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优化区级指挥协调机制,完成2420亩土地征拆收储和交地任务。积极推动广湛高铁及站场建设,加快高铁新城起步区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开展联合招商,发展互联网企业等总部集群,力促签约10个项目、落地建设3个项目,加快打造产城融合、站城一体的高铁新城,全面赋能霞山城市能级跃升。全面启动七大功能区建设。在高铁新城东北侧,以楼下村、屋山村、原智慧城区块为主,重点围绕商贸展销、汽配养护等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供应链产业,打造约4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港;在高铁新城南侧,以坛上村、蓬莱村、南柳村区块为主,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商贸服务等产业,打造约7.1平方公里的南柳河沿岸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在高铁新城西侧,以华港工业小区、东纯村、新建村区块为主,重点围绕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绿色建材等产业,打造约9.6平方公里的森林大道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在高铁新城西北侧,以西厅村区块为主,重点围绕现代农业种植、农业体验、乡村休闲等产业,打造约2.4平方公里的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示范区;在城区东侧,以历史文化街区、特呈岛区块为主,重点围绕文化旅游、滨海旅游、商务商贸等产业,打造约5.8平方公里的东部岛湾文旅融合发展区;在城区西南侧,以三岭山森林公园及其东南侧区块为主,重点围绕产教研学、生态康养、特色农业等产业,打造约13.5平方公里的国家森林公园文教康养产业区;在城区南侧,以临港工业园、湛江港、宝满村、石头村区块为主,重点围绕保税商贸、智能制造等产业,打造约23.8平方公里的临港综合经济发展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七大功能区建设,实现港城联动更紧密、产城融合更深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协调,助推打造滨海魅力中心城区。

  力促老城焕新彩。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坚持“留改拆”并行,加快建设钰海豪庭等16个旧改项目,建成竣工2个旧改项目。盘活海头化工厂等闲置厂房、楼宇,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工改M0”“工改商”项目,改出一批新型产业综合体。坚持“拆治兴”并举,完成城中村调研摸底,试点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打造一批新型城中村。坚持以“绣花”功夫实施微改造,承接市下放国资小区改造任务,推进步行街片区、东堤片区等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片区化示范改造。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启动森林大道征地工作,加快建设路改造通车,力争开工建设银帆北路,改造东新路,打通银苑路。启动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二期建设,完成南山铁路涵洞内涝点整治。推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4个、转型4个。新扩建一批智能停车场、智能充电桩。配合建设南柳公园。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科学谋划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稳妥推进骑楼群等历史建筑保育活化,加快新“三馆”完工开放,引入文化创意、特色市集等消费新业态,让老城焕发新活力。

  深化城市全周期管理。提高智慧城市运管水平,建成智慧城市二期项目,完善指挥中心建设,升级扩容统一物联网平台、人工智能平台,构建“一网统管”三级用户体系,推进智慧城市运营全覆盖、全周期、全天候。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编制城市精细化管理方案。全面推行“红色物业”服务,构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级党组织架构,建立“党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机制,引入国企、社会资本参与物业运营管理,实现老旧小区从“无人管”到“共同管”。加强网格化管理,科学合理调整社区分布、资源配置,创建一批“一站式”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示范村(社区),推进城市管理共建共享共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572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