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主动谋划高站位接轨,在构建开放格局上实现新突破
在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发展浪潮中找准金湾定位,以金湾之能全面接轨“四区”建设,高水平释放金湾内外联动、协同发展潜能。
更广领域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发挥金湾在大湾区发展版图中承东启西的战略优势,主动把握获批自贸区联动发展区系列政策利好,畅通金海大桥、洪鹤大桥、“东向横琴两大通道”,依托鹤港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西进走廊”,力争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用好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路桥相连、“近水楼台”的区位优势,对接合作区做好产业协同、空间拓展文章。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推进产业链分工合作,用好珠海国际健康港等专业载体和成熟园区推进项目招引落户,加快构建“研发在横琴、生产在金湾”“工作在横琴、生活在金湾”发展新模式,加快形成横琴与金湾东西两翼共振、产业珠联璧合的发展图景。
更高水平打造对外开放支点。对接融入深中通道连接线、港珠澳大桥西延线、市域轨道环线的三条战略通道建设,全力支持珠机城际二期、金海大桥、黄茅海跨海通道等跨区域动脉通道建设,加快推进香海大桥西延线前期工作,积极配合广珠澳高铁、珠肇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建设,加快珠海大道(金湾互通以西段)快速化提升工程动工建设,推动鹤港高速二期年内全线通车,织密金湾内外联通交通网络。推进“双港一区”功能联动,加快建设高栏港深水泊位、深水航道和疏港交通基础设施,助力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提速,发挥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经贸“桥头堡”优势,探索推行综合保税区“区港联动”监管模式,依托国能码头谋划打造华南煤炭贸易集散中心,依托中海油LNG项目建设华南绿能港,着力构筑通江达海、空海相济、联动港澳、辐射华南的商贸物流枢纽体系。
更深层次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把2023年作为区政府营商环境年,以优化项目签约落地、开工、投产、达效全周期服务为重点,全面打造重商亲商安商惠商的政务环境和市场环境。实施政府流程再造2.0,深化产业项目“双容双承诺”改革,以企业容缺、政府容错、双向承诺实现项目“先建后验、直接落地”;推进工程项目审批改革,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探索开展工程竣工联合验收“一口受理”。加强重大项目落地专班跟踪服务,优化土地、能耗、环评、安评、人力资源、建设服务及兜底服务等全周期服务,进一步明确区镇两级项目服务工作分工,促进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综合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启用涉企服务一体化平台,拓展“线上”“掌上”服务功能,发挥好“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作用,最大限度提升企业办事便捷度。实施机关作风整治提升行动,对标“又快又好”、着眼解决问题,突出服务提质、效率提升、能力突破、精神提振四方面,推动决策、落实、监督各环节优化,重点纠治惩戒机关履职不力、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损害企业利益行为,全面打通政府办事“中梗阻”,营造全区上下勇于担事、勤于尽责、善于成事的浓厚氛围。
(二)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激发内生动力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更实举措加快项目建设、更强手段保障配套要素、更大力度塑造产业集群,打造更加坚挺的珠海产业发展脊梁。
加快聚集产业发展新优势。全面打响招商引资大会战,迅速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打造规模体量更壮大、产业链条更健全、产业生态更完善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3+1”产业集群,力争2023年引进产业项目500个,投资额超1000亿元。优化完善招商体制,健全全区十大职能部门、四个镇域网络、国企多线覆盖、社会广泛参与的“10+4+N”大招商格局,推动前端招引、落地跟踪、投产服务环环相扣、衔接有序的全链条招商服务机制加速成型。多管齐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深入开展驻外招商、网络招商、总部招商,承接发达地区、先进地区产业外溢,加快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壮大一批产业链条、培育完整产业生态。实施“明星+卫星”招商工程,发挥高景太阳能、恩捷隔膜、兴森科技等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作用,迅速招引投产一批具有补链、强链、延链功能的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形成以链主带全链、以特色带全局的现代产业格局。
加快积累有效投资新势能。聚焦落地开工节点发力,成立项目落地攻坚领导小组,建立堵点难点问题会商攻坚机制,统筹做好“三个一批”工作,力争全年143个省、市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组织好政府投资计划编制,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省市重点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统筹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争取30亿以上资金支持。深入推进重点项目挂图作战,落实“七个一”和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机制,加快推动锐骏半导体、先导智能设备等23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加速推进LNG二期、宏昌二期等在建省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力促格力电器智能产业园一期、富威尔等40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奠定金湾产业发展后劲。
加快构筑要素保障新支撑。深入实施园区投入倍增计划,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至少投入36亿元建设工业邻里中心6个、园区配套道路超40公里、管网及排洪渠等超50公里,大力推动半导体产业园开发建设、0.6平方公里老旧工业区升级改造。加大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力争完成闲置土地处置1300亩、低效用地整治5000亩以上。强化“熟地”整备储备,超前储备基础设施完善、用地手续完备的高标准工业“熟地”4000亩以上。高标准建设5.0产业新空间,推行“边招商、边定制、边建设”模式,力争建成产业新空间300万平方米。搭好用好“政金企”服务平台,提高产业基金、贷款贴息、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信用保险等各领域财政金融工具复合利用水平,面向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做好针对性金融服务,加快助推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上板上市,打通项目融资“血脉”。贯彻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确保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税收缓缴、项目采购、留抵退税退还、减免房屋租金、发放稳岗补贴系列助企纾困政策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