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24日在荔浦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唐双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在桂林市委、市政府和荔浦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牢记领袖嘱托,勇担历史使命,以桂林南部副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全力打好自治区“十场攻坚战”[1],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危中寻机、稳中求进、求真务实、团结奋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据统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70.09亿元,增长2.7%,其中一产增长5.5%,二产增长3.8%,三产增长0.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建筑业总产值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利性服务业增速排名桂林市第一;住宿和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排名桂林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桂林市前列。
我市获评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广西唯一)、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国家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通过第二批自治区双创示范基地评估,获评桂林市“两大振兴”先进集体等一批国家、自治区、桂林市级荣誉200余项,讲好了荔浦故事,传递了荔浦好声音,充分展示了创新实干、奋勇争先、笃定前行、聚焦目标跑出加速度的良好形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实推进“三大振兴”,高质量发展强劲有力
产业振兴迈出坚定步伐。工业振兴持续向好,出台《荔浦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奖励扶持方案》《荔浦市2022年工业振兴实施方案》等5个文件,兑现各项惠企政策资金7100余万元,助力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加快复工复产。项目培育取得新突破,“双百双新”[2]产业项目谋划、签约14个,保联、新鸿兴等9个项目入选自治区“千企技改”[3]工程,裕祥获得自治区“老字号”品牌,华海、裕祥、智强获评广西工业龙头企业。产业集群成效显著,高新光电产业纵深发展,衣架家居特色产业园全面启动,衣架产品向塑料、高档家居链条延伸,自动化、3D数控等技术应用扩大,生产效率提高30%。英路维特获批2项二类新兽药证书,改变广西无二类以上新兽药历史。以荔浦芋精深加工为抓手,布局荔浦“芋制菜”全产业链。园区承载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稳步推进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有序推动桂林荔浦保税物流中心(B型)、荔浦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项目落地实施;金鸡坪园区污水处理厂完成验收,美新污水处理厂、长水岭污水处理厂开展扩容提质步伐加快;高新产业园累计投资10多亿元新建成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近40万平方米,成功培育高、精、尖项目30多个。现代服务业成效明显,出台《荔浦市2022年市领导跟踪服务“四上”企业工作方案》《荔浦市2022年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经费奖补方案》等3个文件,加大企业服务力度,拉动经济增长。积极组织零售、餐饮、电商行业参加自治区“33消费节”活动,有效刺激消费。搭建广西砂糖橘产销两端沟通平台,协调采购需求共计75万吨。“物流网”累计完成投资4.47亿元,投资完成率106.43%,发展电商企业和网店800多家,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点100多个,物流实现快递12小时到镇、24小时到村,电商累计销售额27.2亿元。2022年获得自治区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旅游经济有序复苏,持续提升“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影响力,稳步实施江畔·悦乐庄(江畔芋苑)康养中心、银子岩生动莲花等项目建设,积极融入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2022年旅游市场接待游客686.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1.25亿元。
乡村振兴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出台《荔浦市2022年特色产业产能提升示范奖补方案》《荔浦市2022年“优质稻+”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项目创建方案》等13个文件,制定落实50多项强农惠农政策。全力抓好稳产保供,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保持耕地面积稳定,全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29.27万亩,粮食产量10.24万吨,水果产量91.36万吨,蔬菜产量38.06万吨,肉类产量4.99万吨,各类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强力推进耕地撂荒综合治理,遏制耕地“非粮化”,完成复耕面积1700余亩,治理率居桂林市前列。特色产业稳步推进,不断优化柑橘、荔浦芋、荔浦马蹄、生猪等特色主导产业结构,实施柑橘“精品果园”,荔浦砂糖橘列入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因地制宜发展新增荔浦芋、罗汉果、“水稻+马蹄”等新型农业产业1.7万余亩,“荔浦芋”成功通过第五批“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验收;完成广西桂祥智农生猪养殖示范项目建设,年出栏生猪5万头。爱明、保联等6家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中下游加工,新增投资1.97亿元;建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63个,获得国家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试点县项目。脱贫成效持续巩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不摘”[4]要求,积极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统筹各级衔接资金7357万元实施完成乡村振兴项目180个,脱贫人口实现年人均纯收入14374元,同比增长13.43%,获得2022年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平时考核“优秀”、产业项目联农带农落实情况“好”奖励资金1000万元,全区同类县中名列前茅。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统筹5.7亿元实施“一事一议”、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294个,整合5000万元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转运、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人居环境提升项目,深入开展村庄清洁“百日行动”、村容村貌整治。2022年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