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重点改革“助推器”。围绕功能区改革,紧扣“三区一镇”改革路径,加快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省级经济发达镇创建,优化完善“区镇合一”功能区管理体制。以产业用地更新省级改革试点为抓手,深入推进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改革,争创省级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新组建国企集团管理运营体制机制,打造更多高信用等级国企平台。稳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力收入分配机制,构建权责清晰、均衡协调的财政体系。深化“区管校聘”教师管理机制改革,探索推动具备条件公办养老机构改制为国有养老服务企业,确保高分通过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验收。
提升营商环境“品牌度”。持续优化政策环境,跟踪对标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措施,升级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政策6.0版,以政策“暖意”激发市场“活力”。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深化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打造区级政务服务数智大厅,扩大“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覆盖面,增强办事便利度;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领域“多测合一”,探索实行分阶段验收模式,提升项目审批时效;设立柔性监管企业名录,推动事后监管执法向事前指导服务转变;完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持续优化政企关系,始终把民营企业家当“亲人”,把民营企业家的事当“家事”,完善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三、突出产业支撑,推动集聚集群效应再提升
着力提升产业能级。充分发挥“三重”专班牵引统筹作用,优化完善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1+N”政策兑现机制,推动更多产业奖补资金实现“免申即享、即申快享”。健全产业链协作机制,完善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绘制产业链细分图谱、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推动重点产业上下游企业集链成群,五大优势产业、四大特色产业、三大未来产业营收分别增长15%、20%、20%,新培育数字影视、低碳环保2个百亿产业集群。制定全区重点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全景图,筹建运营无锡“新能源-碳中和”协同发展中心,聚焦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算力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推动关联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推进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迭代升级,加快影视智能拍摄制作园、网络文创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着力发展“五大经济”。聚焦总部经济,建强运河湾现代产业发展中心等总部经济发展集聚区,新增总部企业10家,总部经济贡献增长2亿元。聚焦绿色经济,实施节能降碳转型行动,新(改)建绿色产业项目不少于3个,打造低碳零碳单元2个,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园区1个。聚焦院所经济,策划打造山水东路科创谷,推动深远海装备无锡研发基地二期、民用航空电子系统等项目开工建设,院所经济对地方贡献增长15%以上。聚焦平台经济,加快引育集聚平台企业,建成相关产业园区7个,新增平台企业30家,营收规模达超百亿。聚焦数字经济,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步伐,“一企一策”提高诊断方案转化实施率,完善一体化数据监管体系,数字经济规上企业新增15家、核心产业规模增长15%。
着力强化要素保障。深化工业园区“六抓六促”,推进胡埭工业园南区、荣巷龙山工业园等园区低效载体腾退,新增可利用成片工业熟地500亩。用好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结果,强化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差异化和产出监管机制,有序推动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大力推动“工业上楼”,加快建设锡芯谷产业社区、复星滨湖数字芯产业园等载体项目,新增高标准工业载体50万平方米。利用现有资源、结合产业特色,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青年人才驿站建设,让各类人才在滨湖更有归属感。强化产业全周期基金服务,设立天使投资子基金,增强“太湖金谷”品牌影响力,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四、突出品质追求,推动城乡功能形象再提升
以全域视野优布局。落实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速构建“一核两翼、一带五城”规划格局。深化梅梁湖景区、红沙湾、夏渎地区等规划研究,做优生态郊野空间。编制南泉科技园、胡埭西拓区等重点片区详细规划。推进重点地区风貌控制与保护研究,加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古村落保护利用。强化城市设计引导,聚力提升大运河文化带、蠡湖未来城、马山岛等重要滨水空间品质,打造“全域花园城区”。
以工匠精神抓建设。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改造提升运河湾、荣巷等重点单元,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城市边角地,分类改造城中村单元4个、老旧小区84万平方米,既有建筑加装电梯不少于60台,推进地铁5号线二期站点、钱胡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攻坚拔点”,完成市下达征收任务。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保障钱荣快速路、轨道交通等重点道路工程,加快无锡太湖植物园二期和太湖自然资源博物馆建设,实施道桥工程32个。加快促进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500套,落实好购房补贴、房票安置等政策措施,有效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以绣花功夫精管理。深入开展区域性综合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改造提升桥下空间、道路景观,建设城市绿道20公里,完成背街小巷改造4条,优化提升城市公共座椅200个,新(改)建高品质游园15个、公厕8座,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5个,深入整治户外广告、店招标牌设施,推进空中高压线缆入地。深入开展物业管理品质提升行动,全面推行居民小区垃圾分类物业接管,建成垃圾分类示范小区90个。
以系统思维兴乡村。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提升粮食产能、重要农副产品保障供给水平,建成高标准农田700亩、绿色蔬菜保供基地400亩,争创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化3个优品类村庄建设,提标改造新一轮8个重要节点类村庄,有序开展5个规划发展村现代“美丽农居”打造,让滨湖农村更美丽更宜居。“一村一策”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加快地产农产品“产装宣销运”一体化发展,设置冷链物流基地,实现产业增值收益更多更好惠及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