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大力实施开发区重塑工程,全面落实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业攻坚行动,完成主导产业调整,支持“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持续做大工业总量、做强企业质量。全面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科学划分管委会和平台公司职能,着力提高平台公司资质。加快整合内设机构,实施“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升级完善为企服务中心,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新模式。加快推进都市产业园、天汇污水处理厂、引地表水工程等项目,不断完善水电气暖污、道路交通、集中生活区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聚力激活内生动力,做大高质量发展底数
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我们将千方百计抓项目、强招商、促消费,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锚定有效投资这个最大内需,加快推进博汇世通、理工学院二期等24个在建项目,全力保障中清、伊特纳等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紧盯华蜀轨道、华企铝业等32个计划新开工项目,确保能快则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大储备项目转化力度,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债、专项债,撬动更多社会有效投资。加快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的基础设施工程,着力推进岱河、闸河治理以及皖北群众喝上引调水等项目;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积极推进S238改建提升,扎实做好青年东路、杨河南路、开创路前期工作,加快构建“六纵五横”现代公路网。
充分发挥招商“龙头”作用。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对标长三角地区重点产业,完善产业招商路线图,推进主导产业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精准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持续加强以商招商、基金招商,拓宽招商信息渠道,完善外出招商报备制度和考评机制。强化招商“一盘棋”理念,健全区级招商项目信息库。加强招引项目前期调查及研判,提高项目准入门槛,确保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个。
充分发挥消费基础作用。持续加强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消费,促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快发展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消费新业态,力争全年培育限上商贸单位15家。加快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不断完善东湖商圈夜间消费集聚区功能。积极发展直播电商等平台经济,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落实中央、省、市房地产政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三)聚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固高质量发展底盘
改革创新是转型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着力深化重点改革。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改革,实现水电气网联合报装。健全重大项目代办帮办制度,继续扩大“跨省通办”事项。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化“标准地”改革,强化工业用地源头管控,提高新增工业用地强度和效益准入标准。依法依规盘活工业低效闲置用地1000亩以上。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探索建立不罚轻罚清单,常态化开展走访帮扶企业活动,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制定重大涉企政策机制,建立健全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更好发挥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功能,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着力提升科创能级。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金岩煤系高岭土精铸砂粉、瑞德磁电软磁、蓝蓝科技数控机床转台等关键核心技术做强做优,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吸纳更多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力争全年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
着力打造人才高地。用好区委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举措,加大引进高精尖人才,在大学生来杜就业创业、就医、旅游等方面给予更多激励。鼓励企业申报高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构,支持企业与高校联合建设大学生实训见习基地。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支持淮北理工学院工科专业建设,加快推进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人才公寓等配套工程,完善学校周边交通、商业服务设施,推进“产学城”融合发展,营造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环境。
(四)聚力区域协调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蕴
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我们将紧紧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充分发挥段园融入长三角“桥头堡”优势,大力实施段园新型功能区跨越工程,推动段园“飞地”经济腾飞。全面落实《淮北市段园新型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深化与徐州经济开发区战略合作机制,实现软件上等高对接、硬件上顺畅连接、产业上主动承接。加快建设徐淮合作共建产业园、万茂产业园,全力争创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持续用好徐淮结对合作帮扶政策,力争在项目引进、人才交流、医疗卫生、教育文旅等领域取得更多合作成果。积极实施“特许经营+联合开发”模式,探索“社会投资人+EPC”。加快建设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供水一体化、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产业园孵化器等重点项目,确保萧徐快速通道、汉西西路、张庄路等省际互联互通道路建成通车。
全面加强新型城镇建设。认真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成片开发方案编制,确保批得下、用得了、管得好。统筹推进以东湖、科创中心为核心的高岳、矿山集组团发展。高标准启动智创中心片区建设。用好独立工矿区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强与淮矿集团合作,大力盘活闲置低效工矿地,助推老工矿区焕发新生机。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加快实施光明公园人防工程及易涝片区治理工程,计划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0个,不断加强智慧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推进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提升行动。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城乡垃圾减量化、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