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幸福加速升温。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8%。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4.9万人次,发放资金3854万元;为271 户集中供养老人安装智能独立烟感报警器;兑现高校毕业生安家补助468万元;投入1116万元财政资金举办“皖美消费·乐购弋江”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各类消费券超17万张,撬动社会消费超5亿元;构建“四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13],基本实现区、街道和社区(村)三级中心全覆盖,南瑞街道李巷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健康弋江”摘得硕果,医保参保扩面提质,居民医保参保12.9万人,完成率全市第一;1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标准化建设;弋江区成功获批全市首个“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加快迈向教育强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9所,元亩塘小学、弋江中学、马饮中学建成招生,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5160个,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利民路小学获评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学校。
(四)坚持执政为民,昂扬高质量发展新风帆
擦亮忠诚底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区落地见效。提升履职能力。持续“精文简会”,为基层减负,全年发文减少18.7%,办会下降27.5%;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全年一般性支出减少3%,“三公经费”下降34%;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352件、政协委员提案102件,办复满意率100%;扎实做好四届区委第一轮巡察8个单位整改工作评估验收。强化政务服务。在政务服务大厅推行“周末轮岗制度”,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完成全区6个街道的政务公开专区建设,全年主动公开信息约2.4万条,热线办理1.8万条,办结率100%。推深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新马公司、宜居公司、高新担保公司等区属国有企业完成改制,高新担保公司获评全省科技融资担保体系突出贡献单位。
2022年,三山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双招双引”打出新攻势。全年新签约项目97个,计划总投资644亿元;投资320亿元的珑腾智算产业园、投资超百亿元的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浙大求是三山驿站正式投入运营,普立思生物基材料、李氏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东润光电OLED照明及基材研发制造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成功举办全国“农机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建设5个智慧“芜湖大米”示范基地,中联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入选全国典型案例。集瑞重卡顺利重组,格力电器等3户企业入选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玉柴联合动力高效低碳能源动力装备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三山经开区多式联运获批“十四五”省服务业改革创新试点,峨桥现代新型茶叶交易集聚示范区入选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江南第一茶市”博物馆开馆。新兴铸管获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称号,东方雨虹获省级“绿色工厂”称号,熙泰科技、中科感知分获G60科创走廊科技与产业创新大赛二、三等奖。通潮入选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5项发明专利获省发明专利奖,在全市领先。“人民城市”建设开创新局面。开展物业管理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完成45个小区189个物业问题整改。全面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PM2.5浓度30.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外龙窝湖获批省级湿地公园并加快建设。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项目开工建设,市肿瘤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户三山并有序推进。成立芜湖市三华小学教育集团、保定教育集团,枫丹壹号、官河幼儿园正式开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妥善处置华强悦山府房屋质量问题,切实维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三山经开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谨向三山经开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这是全区人民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委监察监督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热忱支持、团结协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单位、部队、消防救援队伍和企事业单位,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弋江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皆为序章,发展永无止境。在前行的征程上,我们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产业发展的层级需要提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主导产业质效和层次还不高,带动能力强、规模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总部型项目较少,国家级高新区的能级、地位还未充分显现。二是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社会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质效还需进一步提高,安全稳定形势需要进一步夯实,教育、医疗等发展水平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三是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需要完善,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干部的产业认知能力还不足,担当作为的“精气神”还不够,创新突破的“才识能”还不高。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举措,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