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集中资源,集中精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以实实在在的产业积累筑牢经济持续增长基础。
一是培育锂电产业“新动能”。打造大产业。坚持链主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依托长信化学纳米导电剂、宇拓动力锂离子电池等项目,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加快推进康墨隔膜、尚能巨源等项目落地建设,大力提升产业集聚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大融合。统筹用好县内县外资源,引导化工企业向非化工产业延伸,促进电力装备企业向充电桩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推动加油站向加油充换电综合服务站转变,构建上下游供需关系,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大园区。加快中庆新能源产业园建设,积极构建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的绿色低碳产业园,力争尽快实现“1612”目标,形成从绿电、到发展绿动能、再到赋能绿标产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注入科技赋能“推进剂”。开展技改提质行动。滚动实施“百项技改、百企提质”工程,全年完成投资3000万以上重点技改项目20个,投资500万以上技改项目50个,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保持在65%以上。开展数字赋能行动。以“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为重点,推广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加快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新增上云企业10家,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5个,培育市级以上数字车间、智能工厂3个,打造1个园区数字化转型样板。开展科创突破行动。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家,瞪羚企业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新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4家、技术平台5家。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育用留”机制,支持企业引进全职高端人才,开展原创型、引领性科技攻关,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三是打好外引内培“组合拳”。聚力招大引强。围绕打造标志性产业链,大力开展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基地型、链主型、头部型项目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健全完善招商项目全程服务、履约管理、达产监督等机制,确保项目从签约、建设、投产到运营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力争年内引进过亿元项目35个以上。聚力培大扶强。组建产业发展联盟,构建“链主+联盟”推进机制,推动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组成合作联合体,促进企业间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抱团发展。健全完善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引导企业在优势领域精耕细作、做大做强,新培育纳税过500万企业5家、纳税过千万企业2家、营业收入过3000万企业10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开展国企绩效管理,增强国企造血功能、盈利能力,更好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实施企业上市“凌云计划”,新增四板挂牌企业10家以上,争取长信化学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二)坚持以投资拉动为重点,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夯实经济发展硬支撑。积极应对“三重压力”,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聚要素增活力、优环境保主体,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
一是聚力攻坚重点项目。抓好项目建设。完善项目提级会商、节点倒逼、风险投资等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各类推进问题,加快“五大战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规划建设机床附件产业园、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园,加快体育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打造高水平产业发展平台。抓好谋划储备。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用足用好上级“政策包”,谋划包装一批重点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投资项目,争取10个项目列入市级重点项目库、9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库。抓好升规纳统。全面梳理潜在“金种子”企业,建立“个转企”、“小升规”培育库,争取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四上”企业36家。
二是聚力强化要素保障。注重发挥市场手段。加大“四清”处置力度,争取今年盘活利用低效土地2400亩以上。完善“亩产效益”评价体系,突出税收贡献比,探索实行分行业、分区域评价模式,落实差别化支持政策,确保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5%以上。注重扩大有效供给。全面提高开发区承载力和发展质量,全力做优做强、争先进位。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积极争取省级统筹能耗指标,优先保障和支持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金融赋能行动,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力争全年贷款增速达到15%以上,全力打造省级金融资源畅通区。
三是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全力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浓厚氛围。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加强政策集成和制度创新,顶格落实一揽子政策,精准高效助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设立“办不成事”登记窗口,加快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确保乡镇(街道)“标准型”建设达标率100%。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进准入和退出“双向”便利化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培育一批原创型、基础性、高价值专利和知名品牌。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完善“双CGO+部门协同解决”机制,持续规范涉企检查行为,真正做到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用足用好“周末下午茶”等平台,及时解决、反馈企业合理诉求。严厉打击涉企违法违规行为,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依法保障和服务企业健康发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树立一批民营企业先进典型,让企业家“站C位、当主角”。
(三)坚持以协调发展为中心,持续开展城市扩容提质,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聚焦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发展,以聚人气引领聚产业、聚资源、聚要素、聚红利,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