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1月6日在新建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新建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成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新建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新建发展极具挑战、极为不易的一年,也是砥砺奋进、富有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会引领战略和全市“一枢纽四中心”发展定位,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迎难而上、敢作善为,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工作主线,紧扣“好新建·美生活”主旋律,大力实施“126”1行动计划,踔厉奋发、笃行实干,全区经济社会“稳”的势头有效延续,“进”的步伐坚定有力,“好”的因素更加凸显。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拼经济,产业发展向新向实、量质齐升。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运行圆满收官、结构向优。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社消、固投、限上零售额、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等重点经济指标均排名全市第一方阵,特别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左右,排名全省第1。全区技改投资增长91%、R&D经费2投入增长83%、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67%左右,“专精特新”和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在全市率先规划布局低空经济,开启了产业发展换道超车的全新赛道。
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促投资,项目建设亮点纷呈、好戏连台。西部物流园全面完工、开业在即,商贸批发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海信乾照半导体项目正式投产仅4个月,产值预计突破2亿元,红光LED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砷化镓太阳电池市场占有率超50%;南昌轨道产业园新增投产企业8家,全省首台出口欧洲的盾构机成功下线;全球新能源头部企业——赣锋锂电项目正式开工,市委主要领导亲临并为其党支部授旗;连续3年累计投资21.8亿元的“两整治一提升”3项目完美收官,乡村人居环境焕发新颜,省市领导及人民群众都给予了高度认可。
这一年,我们奋勇争先善作为,新建印象日益刷新、好评不断。不遗余力“争第一、创唯一”,成功跻身“2024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5+2就业之家”获李强总理亲临调研,并被选定为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2023年度全省、全市综合考核均位列第一等次;区供销社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区政数局荣获“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各行业、各领域获得全国性荣誉20余项;成功举办“厨王争霸赛”“首届南昌话方言大赛”等系列文旅活动,新建人气持续高涨;有效应对锦江流域超历史洪水和赣江鄱阳湖流域长期高水位,夺取了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我们通过一项项荣誉、一场场活动和硬仗,推动了“好新建·美生活”品牌深入人心。
这一年,我们千方百计保民生,社会保障坚实有力、扎实稳固。沉着应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土地出让收入下滑等不利因素,盘活各类资金资源,偿还政府债务本息13.2亿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兜牢兜实“三保”4底线,确保了全区工资福利、社保就业、低保救助等各项资金发放到位;全区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完成4个安置房项目约1万套、100万平方米住房交付,1.9万余人喜迁新居,交付数量及安置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实行智慧入学、阳光分班,义务教育更加公平惠民;市级6大领域、区级10件人大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基本完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年来,主要工作及成效体现在:
(一)坚持产业立区、工业强区,经济基础更加夯实
制造业提质扩容。深入实施“3315”5行动计划,主导产业持续壮大,整车制造产值及汽车销售额均步入百亿行列,汽车及零部件成功入选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延链,4家大湾区电子信息企业全面开工并实现试投产,预计行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新能源产业稳步发展,赣锋锂电南昌10GW锂电池生产基地全面开工,维科钠电一期2GW钠电池实现量产。企业发展持续向好,江西联塑、金达莱环保等7家企业荣获“南昌市2024年度百户工业重点企业”,预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家,同比增长50%。加快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率先成立制造业数字化诊所,完成入企诊断146家、数字化改造24家。新建经开区创新推出企业服务“十八般武艺”6,为民为企服务“软实力”持续提升;扎实推进工业一区“四清三改”7专项行动,清理并盘活僵尸低效企业4家;完成36条道路雨污管网、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改造,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显著提升。
农业稳产增效。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永久基本农田流出整改全面完成。牢牢守住粮油稳产保供底线,粮食播种面积105万亩、产量8.5亿斤,油料播种面积19万亩,均超额完成市里下达任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金桥葡萄、石埠芦笋纳入省级优势特色产业备案,重点打造了昌邑羊肚菌、西山翠冠梨、象山果蔬等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石岗湖羊产业园一期项目投产运营,梦飞田园获评全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石岗、溪霞、昌邑获评市级农业产业强镇。持续创建精品,新增绿色食品12个、“赣鄱正品”认定品牌5家,新建牧原猪业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瑞鑫牧业“凤岗山”蛋品认定为“圳品”品牌。完成水网建设规划编制,赣西联圩拦河坝顺利完工,廿四联圩、药湖联圩等水利工程快速推进,农业基础持续夯实。
服务业提档升级。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家居下乡试点县区,引导开展“乐购新建”主题促销活动40余场,有效拉动房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15.9亿元。引进小米、华为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区域总部入驻,成为全省品类最全、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销售交付中心,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55.4%,销售额突破60亿元,占全市比重42%。精心打造欣悦湖、璜溪里、新建中心夜市街区,建设大都会等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社区,水悦城特色商贸街区竣工扫尾,即将开业运营;商业建设经验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示范。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预计新增德邦物流、砥石矿纤技术等规上服务业企业31家。金融市场持续活跃,光大银行正式入驻;深化政银企合作,全区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3%、9.8%,均排名全市前列。铜源峡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西山万寿宫、溪霞怪石岭等八大文旅品牌持续擦亮,全年接待游客约2400万人次、增长6.5%,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5%,“新建·新见”旅游品牌持续唱响。
(二)坚持改革驱动、开放创新,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改革创新再深化。深化国企改革,成立新建国控集团,主体信用等级成功获评AA+;构建“7+5”业务8格局,国企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综合医改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省级评估;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区域水权交易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4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4家,创历史新高。越光电缆获评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江西五十铃、联大高科荣获全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2人获得全省高层次人才“赣才码”。
开放水平再提升。强化以商招商、资本招商、产业招商,积极参加中部博览会、赣台(庐山)经贸文化合作交流等省市重大招商推介活动10余场;自主承办粤港澳大湾区家政服务业推介等大型活动9场。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引进深安光电、万景产业园等10个装备制造项目;开辟低空经济新赛道,引进飞联科技、中航工业直升机等多个行业领军项目;强化生产生活配套,引进好慷在家、东方教育集团等31个服务业项目;新增签约项目60个,投资额208亿元;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3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发展动能持续积蓄。
营商环境再优化。在全省率先以“四大集成”9推进“大综窗”10改革,大厅办事效率提升60%,成功入选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创新实践典型示范案例”。探索构建营商环境“三全”智慧监管体系,列入全省市县改革项目。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化,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时限、减跑腿。以“三办”11创优纳税服务,窗口数量压缩50%,平均等候时长压缩68%。常态长效开展“周末亲清行”活动,新增减税降费3.2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6万户次,营商环境监测评价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等次”。
项目建设再提速。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137个区重点推进项目有序实施,70个市重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175.9亿元,投资完成率110%。方洲斜塘水利工程推进效能被央视主流媒体专题报道并获省级单位通报表扬;维科钠电、壕门电子、美园电缆等25个项目如期投产。聚焦十大领域,储备争资项目超400个、项目总投资额超800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债资金分别增长177%、167%,有效撬动基础设施投资。强化用地保障,落实项目建设用地指标431亩,供应土地1800余亩,消化存量土地3500余亩,盘活闲置厂房约5万平方米。
(三)坚持城乡统筹、生态优先,环境面貌大为改善
城市建管更加精细。《新建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通过审查,10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相继启动,33个“多规合一”12实用性村庄规划全部完成。豫章监狱、省女子监狱获批迁建,为城区优化布局腾挪更大空间。西二绕城高速新建段全线通车,文化中心西路、九望新城一期路网等市政道路加速推进,乐业路等3条“断头路”全线贯通。加快城市更新,有序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5个;扎实推进新风巷、文峰路、兴国路等片区城中村改造;与省二附院合作共建的新建分院即将开业,西红柿集贸市场启动建设,新建城基础配套有力改善;完成污水管网建设250.8公里、整治排水单元484个,连续3年投资25亿元的雨污分流改造基本完工;老旧小区提升改造15个、桥梁加固维修6座、主次干道地下空洞检测26条、道路井盖整治1073个;重点打造城市公园1座、休闲空间3个,建成城区绿道3条、停车场1个;心怡广场城市客厅获评南昌市“席地而坐”创建示范点称号;马兰圩“四季花海”精美呈现,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乡村振兴更加坚实。全面打好“两整治一提升”收官战,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共同富裕样板村67个;新改建农村公路75.9公里,完成市级农村公路“白改黑”项目建设43.1公里、村道安防工程58.6公里,农村环境明显改观。建设美丽乡村,推进村庄绿化14个、道路绿化48.2公里;高效开展村庄长效管护,在全市评比位居前列;精心承办“四融一共”13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获市委农办通报表扬;石埠镇西岗村、溪霞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专项扶贫资金6400万元,全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四年位列第一方阵;新增省级农民合作社14家;望城获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获评全省第一等次。
生态环境更加宜居。污染防治攻坚有力有效,中央第三轮环保督察转办信访件整改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8%;PM2.5浓度连续四年下降,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加强水生态修复,长堎河“幸福河湖”建设作为全国“幸福河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水利部评估验收;鄱阳湖矮围基本拆除;完成环鄱阳湖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38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个;推进前湖水系渠道清淤和22个涉水企业排口整治;10个国家、省监控断面水质良好,7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完成废弃矿山修复3座;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5%以上,未发生耕地土壤污染事件。
(四)坚持民生为本、共建共享,社会福祉不断增进
社会保障健全有力。持续开展“洪漂人才荟”“百场校招”“春风行动”等各类促就业系列活动200余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000余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100余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新增创业担保贷款1.6亿元,发放各类就业补贴资金1000余万元,惠及群众1.2万余人。强化临时救助、保险代缴、大病补助等政策落实;社保扩面提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全面织密社会保障网。2家区域性中心敬老院、5个“一老一小”14幸福院、5个城市老年助餐点先后完成并投入使用。率先试点征集600套存量商品房用于安置,整治城镇C、D级危房、非经营性自建房1100余栋,住房安全有效保障。
社会事业稳固有效。全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昌湾学校、联富学校等望悦湖片区学校建设全面启动;长征西路小学、南昌大学附属贤德学校开学招生。撤并小规模学校52所,城乡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持续壮大区教育发展基金,开展“奖教励学”,引领社会助教风尚。推动教育集团化发展,加强与江西师大、南昌大学附属学校等名校合作,全区一本上线率和重点大学录取率均创历史新高;体育高质量考核荣获全省第一等次,教育体育质量全面提升。建成乡镇卫生院中医馆16家,完成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建设;土将军、夏氏黑膏药制作等4项技艺获评全省首批中医药特色疗法。普惠托育体系初步形成,托育机构65家、托位2380个;优生优育成果显著,实现孕产妇零死亡,5岁以下儿童、新生儿死亡率下降至1.75‰、0.44‰。在全国率先支持医保码“一码付”应用,基层医保“一站式”结算实现“村村通”。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提升改造顺利推进,举办文化惠民活动60余场,社会服务供给普惠多元。
社会治理平稳有序。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建成219个智慧平安小区,三级综治中心、交通领域“两站两员”15实体化运行,花海、幸福里获评全省五星级幸福社区,社会治理基础持续夯实。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深入开展“现案快破”、打击整治“电信诈骗”等专项行动,破获刑事案件671起,盗窃案件252起,群众安全感持续增强。扎实推进“开门纳谏”“不稳定因素滚动排查化解”活动,“中华情”和一批信访积案成功化解;保交楼、保交房项目全部销号;新建绿地中心正式复工;11个“办证难”问题楼盘全面化解,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深入开展“敲锣、敲门、推门”三大行动16,统筹做好安全防范、关爱困难群众、风险隐患排查;扎实推进“拆牌、破网、清通道”“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夏季护安’”专项行动,全面完成G320国道综合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森林防灭火实现了“三无一确保”17,连续5年获评全市平安先进县(区)。
(五)坚持规范有序、务实高效,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全面优化政府法治环境,减少涉企多头执法,低风险市场主体“无事不扰”实现率99.7%。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承办各级人大代表建议117件、政协委员提案157件,答复率和满意率100%。全面提升政务效能,“问政江西”“12345”政府服务热线全年累计受理诉求4.39万件,办结率100%,满意率达99.6%。坚持厉行节约,牢牢把住过紧日子的基本要求,压减非刚性、非必需支出11.4%。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紧盯6大专项整治18和15件民生实事19,狠抓纠风治乱,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今年以来立案39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26人,留置10人,移送司法8人,实现学生餐费、殡葬服务等费用合理降价,整治成效可感可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民防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外事侨务、审计统计、防灾减灾、科学普及、老干部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档案、气象、史志、团委、文联、残联、工青妇、工商联、机关事务、红十字会、老龄慈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
各位代表,奋斗饱含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建设者、劳动者,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新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较大,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主导产业特色不显,产业结构不优;城乡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财政支出负担较重,政务服务效能和水平有待提升,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