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5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决胜收官之年。当前,国际环境变乱交织,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结构调整阵痛仍将持续。然而,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措施之实,加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决心之强,组合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力度之大,国内超大市场规模优势之显,让我们更加坚信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长期向好的势头没有改变。我们将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努力增强准确识变之智、科学应变之方、主动求变之能,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武平作为、作出武平贡献。
2025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融入两区、生态立县、产业兴城、旅游富民”县域发展战略,深化拓展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1+7”行动,聚焦“工业质量提升”,全力推进武平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通过深入开展工业质量提升行动,更高质量主攻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力争在实际推动中取得更好成绩。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突出实体经济,推动主导产业向“新”而“优”
新显首位产业要乘势而上。按照“两新一强”发展思路,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着力打造“三大基地”。深化印制电路板工业废水排放动态调整改革。加快斯柯图玻璃面板、华彩触摸屏等项目开工,确保瑞博显示屏、金汇莱铝电解电容等项目建成投产,支持金时裕电子、晶翔光电等企业技改升级。推进省级重点产业链特聘专家团试点和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试点县建设,力争新显产业产值突破70亿元。
机械装备产业要转型升级。支持通用设备、不锈钢家居、专用车等企业加大绿色技术改造,推动12家以上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实施空压机制造企业回归工程,推动空压机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工孚压缩机、爱木森压缩空气净化设备生产等项目建设。推动致美不锈钢、富源专用车等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力争机械装备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
新材料产业要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以矿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发展。编制新一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积极开展“找矿行动”,做好矿产品续证以及探矿权、采矿权落地。加快塔牌与盛丰石矿矿区交界处资源利用、大禾萤石矿(二期)等项目建设,完成白云岩矿南、北采区与猪仔垄矿山整合开发工作。推动大坪里稀土矿探转采和橙铈稀土达产达效,确保紫金龙江亭铜多金属矿、高岭土精深加工等项目竣工投产,做好三鑫矿业新尾矿库选址建设,实施武平紫金等企业数字化试点,力争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45亿元。
文旅产业要提升热度。提升“旅居武平”城市品牌,建设一批旅居驿站,培育一批旅居管家,打造高口碑的旅居目的地。用好百家大院、千鹭湖、梁野山等资源,推动由单一门票经济向综合消费模式转变。进一步打响“火红的世界”红色文化品牌。大力发展骑行游、研学游、森林游等特色业态,着力提升旅游营销和服务水平,努力把游客“流量”变为消费“增量”。加力发展夜间经济,拓展创新兴贤坊街区、乌石岽街区等夜游场景和产品。深化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建设,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二)突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运行向“稳”而“优”
全力攻坚招商引资。优化招商政策,融合运用以商引商、乡贤招商、场景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突破龙头企业招商和产业基金招商,确保完成“533”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压实产业链链长制招商责任,对重大项目从洽谈、签约、建设、达产进行穿透式管理。做好绩效管理,强化合同履约,提高项目落地率、到资率、开工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园区投资环境和承载能力,支持武平高新区创建国家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争取入选“省级营商环境创新县试点”。做好“企业服务日”“手拉手”等活动,力争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家、限上贸易业企业12家。
聚力抓好项目建设。浓厚上下齐心“学研策跑”的工作氛围,优化“政策攻坚、财力攻坚”、星级项目评定等机制,推动更多项目列入上级盘子,力争新策划项目300个以上,开竣工项目100个以上,争取上级竞争性转移支付资金12亿元以上。推进龙龙高铁武平至梅州段(福建段)建设,力争2028年建成通车。加快国道205线高梧至丘坑段建设。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地灾综合治理、农村公路桥梁等灾毁设施重建修复项目建设。完成岩前110千伏变电站改造和中山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健全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持续开展闲置国有资产和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园区南部扩园攻坚行动,高质量办好“一季一签约”“每季开竣工”活动,以攻坚之举、破竹之势推动百个县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全面释放消费活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用好以旧换新政策,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品消费。进一步激发文旅、餐饮消费潜力,扩大养老育幼消费,发展健康和体育消费。扩大高品质消费供给,积极引进高端品牌、旗舰店,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持续加强电商产品供应链建设,推动工业产品下乡、农特产品进城。试行房屋征收补偿“房票”安置办法,用活低首付、低利率贷款等政策,多渠道挖掘商品房刚需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快存量房销售。打好税源培育“组合拳”,探索金融惠企利民新路径,多维度、深层次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突出创新驱动,推动改革开放向“深”而“优”
持续当好林改“排头兵”。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三多”改革系统集成试点,深化林地“三权分置”。探索制发碳票和股权型林票,新增林票发行2000亩。推动林业碳票、林票融资质押,力争在全省率先开展原木期货交易。深化“林长+”机制,抓好造林绿化、病虫害防控、森林防火等工作,持续完善“e林通”功能模块,推动林业资源管理智慧化、信息化。不断挖掘培育“森林粮库、钱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构建以紫灵芝、中草药材为核心的林下种植体系,加快紫灵芝产业园建设,力争新增林下种植紫灵芝5000亩,新培育紫灵芝精深加工企业2家。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家创新型县建设,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质量强国示范县。持续推进总校制办学和县管校聘改革,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快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不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落实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持续深化乡镇区域联合执法机制。推广农村建房审批改革,打造村民建房审批省级标准服务规范。深入推进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
持续扩大开放合作。借智借力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力争更多关联企业、基金来武投资,打造产业合作发展新模式。深化“老区+特区”新时代山海协作,强化与思明区文旅协作、人才交流、消费帮扶等领域合作。唱响“出山入海·携武进湾”对口合作品牌,持续与海珠区、荔湾区在深化教育、医疗领域常态合作,建立远程交流、干部异地培训机制,打造合作互动新平台。加强与广州工控集团供需对接,推动两地企业相互配套。积极融入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定光文化交流力度,举办海峡两岸青少年骑行活动和手球联谊赛,建好下坝乡闽台乡建乡创样板乡镇,促进武台深度交流合作。
(四)突出城乡融合,推动旅居城市向“暖”而“优”
打造舒适城市。聚焦“主客共享·舒适温暖”,持续推进“有烟火气”的城市更新。打造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重点县城,分步实施鼓楼七坊片区地下管网设施改造、城区污水排水防涝整治等工程,完成东南片区地下管网项目建设。完善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功能,新建一批垃圾分类亭、充电桩,提升城区老旧公园绿化水平。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持续做好“以文化人”,构建诚信社会,扎实推进第八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建设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实施“水墨阳民”农文旅融合发展园(二期)、松花寨茶文旅康养提升等项目。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851”工程,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6.05万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3.6万亩,完成耕地恢复5000亩。加快灵芝、象洞鸡产业集群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五大地标特色农产品。推广水稻田碳减排、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建好烟叶生产10万担核心县,高质量发展烤烟产业。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下坝、大禾集镇示范街区提升改造,建成10个乡村文化会客厅。
提升生态质量。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深入推进综合治水提效行动,实施民主河治理、中山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岩前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压紧压实河湖长制工作,巩固提升国省市控流域和乡镇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加快建设百把寨水库,配合做好梅州长潭水库扩容工程前期工作,提升改造城区第一水厂、象洞水厂。扎实推进土壤环境风险防控和水土保持生态价值试点,争创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省级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县。
(五)突出可感可及,推动民生福祉向“好”而“优”
织牢社会“保障网”。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完善零工市场,新增城镇就业1300人以上。继续做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工作,落实社会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持续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健全完善分层分级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全面发展。
提升公共“服务力”。拓展大爱教育、养成教育、习字育人、大阅读“四大行动”,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深化博物馆“思政学堂”建设,全方位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和“教学质量提升年”行动,巩固“双减”效果,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教育品质提升项目建设,实施9所农村学校运动场改造提升和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建设。依托县公共实训基地,与高等技工院校合作共建武平产业学院,打造闽粤赣边产教融合和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平台。加快岩前省级重点中心卫生院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进生育友好型城市建设,落实落细生育支持政策,完成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深化全省婚俗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丰富“种田得谷、敬老得福”特色养老服务品牌内涵,落地落实城区联动普惠养老项目,实施颐养家园升级改造项目,拓展象洞敬老院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新建5个村级长者食堂,真正让“老有颐养”成为武平人民的美好现实。
增强群众“安全感”。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燃气、矿山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督和隐患化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智慧气象保障工程项目,加强防台防汛应急能力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规范化、实战化、便民化的综治中心。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积极探索社会化拥军新模式,丰富军民共建载体。做好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持续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教育矫治,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电信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争创新一轮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为政之要,重在力行。我们将深入实施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成“四个一”行动,以“千万锤成一器”的坚定执着、“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筑牢忠诚之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工作的“纲”和“魂”,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全力推动上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厚植法治之基。全面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法定程序,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和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健全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强化“一府两院”联动,提升行政复议权威性,高质量完成“八五”普法工作。高效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统计等职能监督,把权力“摆”在明面上,让政务“晒”在阳光下。
汇聚实干之力。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做到求真务实抓落实、敢做善为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推动工作进位次、出亮点。提前谋划“十五五”规划,梳理储备一批利长远、补短板、固根本的重大项目。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温度办好人民群众心头事,实行县级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常委会票决制度,高质量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善于从全省全市发展蓝图中找定位、谋发展,既为大局作贡献,又为武平增光彩,力争形成更多武平特色的标志性成果。
坚守廉政之要。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巩固巡视巡察和审计整改工作成果。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坚持把“过紧日子”当成习惯,决不允许盲目举债铺摊子,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各位代表!巍巍梁野山,悠悠平川水,见证了全县干群敢为人先、接力奋斗的峥嵘岁月。武平高质量发展的崛起之路、奋进之路,始于足下,系于你我。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与全县人民一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平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