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要素保障支撑。抢抓中央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等政策窗口,建立争取资金项目储备库,储备重大项目20个以上,推动重河湾数字林文旅三产融合创新示范区等国家储备林项目落地。全力抓好地方债券争取,力争发行债券不少于5亿元,年储备专项债需求保持15亿元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1293亩,实施土地整治1170亩,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库,力争“多田套合”率达60%。继续打好用地保障组合拳,处置批而未供土地757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302亩,力争2个项目纳入省政府用地保障清单。
着力激发消费潜能。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常态化举办“童话市集”,有序推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商贸流通主体上规上限,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着力提升消费供给质量,开工建设农商大厦,建成智慧交通物流汽车服务基地,用市场化手段办好云和梯田开犁节、雪梨节等节庆活动,高标准承办桨板、动力冲浪板等国家级体育赛事。大力发展数字消费,推动云和木玩直播产业带销售额超亿元,实现全县网络零售额35亿元、增长10%以上。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促进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
高效集成政策资源。承接落地省“8+4”经济政策体系,全面落实“民营经济32条”,推动政策直达快享,为企业减负2亿元以上。迭代优化县级政策,制定完善服务业、旅游业、批发业等重点领域政策措施,安排县级财政资金4.75亿元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促进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确保我县贷款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20%,全年新增制造业贷款5亿元。牢固树立“带头习惯过紧日子”思想,落实好论坛、展会、节庆等活动清理规范工作,把更多财力用在帮企业、促发展、惠民生上。
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着力构建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1588”体系架构,建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动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85%以上,企业投资项目领域审批中介事项清单压缩至50项以内,双随机抽查事项覆盖率达100%,谋划打造知识产权、贸易服务、数字化改造等一批“一类事”服务场景。发挥“亲清政商会客厅”作用,健全“合力办”机制推进涉企问题精准破解,探索每年为企业办好一批实事项目。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壮大优质企业方阵。坚持“长高长壮”和“育小扶微”两手抓,培育各类市场主体3000户以上,完成个转企30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四上”企业30家,实现月度上规上限10家。鼓励社会资本扩大产业投资、参与基础设施投资,营造社会资本与国有企业合作互赢的良好环境,让社会资本“有得投、放心投、投得好”。深入实施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启动城投公司AA评级,支持国企开展多元化经营,推动国企去库存、优资产,力争国企资产规模达到245亿元、利润提高40%。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外贸出口企稳回升,大力吸引优势企业来云设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做强优化跨境电商和“两仓”平台,组织企业赴境外参展50家次以上,全年引育外贸出口主体8家、跨境电商主体5家,力争外贸出口增长15%。大力招引优质外资项目,力争实际利用外资400万美元以上。全力打造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升级版,加快推进北仑—云和“产业飞地”(二期)、云北文旅生态产业园建设,建成吴兴木玩展厅,落地“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10个、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
(四)积极推动城市扩容升级,着力擦亮“小县大城”金字招牌。
全面提优城市空间。推进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重大项目10个,把县城建成“高品质高等级”的县域综合服务中心。推行城市更新竞争性机制,探索实行小单元征收或收购,启动中山公园区块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古竹、解放街、龟山等区块城市更新,推进小徐、白水、南门东区块项目建设。打造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加快“童话城南·智创新谷”省级城市新区风貌区建设,创成浮云省级未来社区。
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实施中心城区路网“消改提”工程,开工建设新建南路道路延伸工程(高速桥至创新大道)、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优化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祥云街(黄水碓至城西路)等道路建设,推动城市微公交项目落地,新增公共停车位500个。谋划两溪贯通、城西水厂项目,推进城南污水管网工程,确保紧水滩引调水工程全线通水,新建供水管网2公里、污水管网3公里。开工建设抗战公园、象山公园等项目,新增绿地4万平方米。
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施“云和有礼”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探索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常态长效开展“城市体检”,启动童话云和示范街区、中心城区停车设施等项目建设,开展市容秩序、文明交通、建筑垃圾等专项整治。推动住宅小区品质提升,推进“宁静小区”、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力争住宅小区专业物业覆盖率达90%以上,新增天然气入户300户以上。始终保持违建治理高压态势,争创省级“无违建”创先争优示范县。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设立县行政执法中心,争创跨部门、跨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省级试点。
(五)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云和样板。
提质发展特色农业。强化“云和雪梨”全产业链打造,开工建设冷链物流中心,推进精深加工企业项目建设,与高校合作共建产业研究中心,新种植雪梨面积3000亩,年产量达到6500吨以上。打响“云和湖有机鱼”品牌,建立直营直销、区域专卖模式,建成投用云和湖有机鱼旗舰店,培育发展“龙门渔街”等渔旅融合新业态,渔业产值提升5%以上。深化“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引进先进农机具850台(套),创成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2家。推进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积极引进畜禽、中药材等领域项目,开工建设石塘茶业集散中心,建成后塘农旅融合产业园、伏布生猪养殖项目,构建“梯田三白”、“稻+”共生、黄精、箬叶等优质农林产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