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北京市)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4日)

  深化“两区”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承接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任务落地,建立健全稳外资稳外贸工作机制,提升吸引和实际利用外资水平,力争新设外资企业30家,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谋划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吸引更多数字经济企业聚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办好2024年密云消费季等各类惠民消费活动,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打造多元消费聚集地,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持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统筹推进“城市-镇街-社区”三级商业消费市场建设,持续优化消费空间布局,加快消费市场提质升级,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开展街区综合治理,完善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水平。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聚焦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引进人才、深化合作,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深化同质业务整合,加大与央企、市属国企、优质社会资本合作力度,努力做大做强“七大板块”区属企业集团。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和现代公司治理,持续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等机制,提高区管国企管理水平和公司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国资国企历史遗留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国企“轻装上阵”健康发展。强化国资国企监管,高质量推进国有资本运营、“智慧国资”动态监管、总部经济管理服务三大平台建设。积极盘活国资国企资产,拓宽生态、农业、文旅、科创、建筑等产业链条,强化国有经济引领支撑作用。

  (三)聚焦富民强集体,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产业振兴实现新跨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深入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完成1.4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加强种业基地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全力守好“粮袋子”。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围绕“水库鱼、特色蜜、环湖粮、山区果、平原菜”产业布局,加强西红柿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建设,持续做优“密云水库鱼”“密云八珍”等特色品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蜂、林药、林菌、林旅等融合发展,打造全市示范样板。办好2024年亚洲养蜂大会和中国蜂业博览会,增强密云蜂产业发展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培育休闲康养、户外运动、农村电商等乡村新业态,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强镇。高品质建设“云水之家”特色精品民宿,形成一批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引人留人的线路场景,实现“百宿兴村”。

  推动人才振兴实现新突破。坚持乡村人才发展战略,持续完善高素质人才引进机制,深化与中科院、社科院、北大、清华等单位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实习基地、专家顾问团。建立“人才管家”服务平台,在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畅通服务“绿色通道”,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创新集成人才政策,总结推广“科技小院”“金叵罗11队”等模式,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头雁”队伍,形成多元参与、互鉴互通、资源共享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推动文化振兴实现新进步。深入挖掘长城资源、红色资源、民俗资源和移民文化、民族文化内涵,推动古御道、古城镇、古村落、古堡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深化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创建一批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文化示范村、民俗文化振兴村、生态农耕文化体验村。坚持办好农民丰收节、西红柿文化节、葡萄酒文化节、鱼王美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丰富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倡导邻里互助、移风易俗,筑牢文化振兴根基。

  推动生态振兴实现新提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百千工程”示范村和“五好两宜”和美乡村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巩固提升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成果,探索建设“无废乡村”。加强乡村清洁能源建设,持续巩固提升全域清洁供暖成果。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地下、地上、空中工程项目,强化村庄风貌、建筑风格管控引导,推动村庄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持续向好,打造集中连片、点线面结合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推动组织振兴实现新作为。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三社融合”,推广“农户+合作社+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和自主创业。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盘活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释放农村“三块地”活力,着力提高农民收入。高质量完成与库伦旗、玉树市、壶关县、竹溪县、滦平县等地支援合作,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四)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深化为民服务

  全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檀营小学、朝阳滨河学校等项目建设,推动七小扩建和八中新建,持续增强基础教育学位保障能力。推进“双减”工作,深化“朝·密”“海·密”合作,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完善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以科技、数学领域为试点,探索区校联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抓好科普基地建设,提升群众科学素养。

  全面提高健康服务水平。以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区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选址新建,强化“区镇村”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互联网+医疗”应用、智慧医疗服务,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区、镇级医院与北大医院等市三甲医院全面结对、深度融合发展,健全完善危急重症医疗救治体系。持续巩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满足群众多元化医疗需求。

  全面保障文体服务供给。深化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区文化中心、城墙遗址保护项目建设,持续提升镇街综合文化中心服务效能。持续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推出《密云文库》《向水而生》《密云十姐妹》等一批精品力作。持续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举办“诵读密云”“曲韵密云”“唱响密云”“舞动密云”等品牌文化赛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加快马拉松体育公园和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快推动篮球特色校建设,持续创建体育特色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980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