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天津市)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

  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

  各位代表,当前全党全国正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智慧和力量,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出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牢把握“两个大局”,坚定远大之志、激发进取之心、砥砺担当之勇,不断增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勇气、智慧和能力。刚刚闭幕的区十二次党代会,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明确了阶段性战略步骤,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在历届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努力下,津南赢得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咬定青山、久久为功,把机遇转化成为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把优势转化成为持续强大的发展动能,努力跑好历史“接力棒”、跑出津南“加速度”。

  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锚定市委对津南的定位要求,建设绿色环境、培育绿色产业、厚植绿色人文,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全力打造科创会展城和天津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

  未来五年的主要指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生产总值增速同步。

  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是:突出强化“一个统领”。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牢牢把握“两个关键”。即,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主动推进“三个融入”。即,在全党全国加快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天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大局的历史进程中,找准津南之位、担当津南之责、贡献津南之为。做优做强“四个支撑”。即,绿色生态示范区、创新发展聚集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和“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是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独特优势。奋力争创“五个标兵”。即,创新发展标兵、开放包容标兵、生态宜居标兵、民主法治标兵、文明幸福标兵。

  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

  高品质提升绿色生态示范区。持续巩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成果,推动保绿、增绿、补绿,适度发展旅游体验等融合产业。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2.4%,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8微克/立方米。合理确定水资源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着力形成绿色导入、产业嵌入、全民融入的绿色生态示范区特色。

  高起点推进创新发展聚集区。实现海河教育园区与津南全方位、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有机衔接,着力打造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新材料4条主导产业链。推动产学、产教、产城融合,加快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高质量建设会展经济功能区。全力保障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二期、国家会议中心和天津“城市生态会客厅”建设,争取一批有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落户津南,带动海河中下游高端服务业发展,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有机衔接柳林设计之都,大力实施“会展+文化旅游”战略,做好规划建设中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保护工作。

  高标准创建“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持续优化绿色低碳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结构,打造一批标志性低碳项目,促进“双碳”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创建全国碳中和示范区,提升森林碳汇储量,合理有序开发碳汇资源。大力创建绿色园区、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学校,加快形成共建共治良好格局。

  高站位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绿色生态屏障“主战场”作用,为京津冀再造一叶城市绿肺。充分发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桥头堡”作用,建设中国北方国际会展城。充分发挥海河教育园区“试验田”作用,推动科研成果加快转化。充分发挥全域388平方公里“样板间”作用,率先实现“双碳”目标。

  高水平筑牢改革新高地。纵深推进体制机制、思想观念、人才引育、国有企业、政务服务等全方位、各领域改革,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破解31个未拆迁村发展瓶颈,有效解决撤村并居、示范镇结算、未拆迁村适婚青年住房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诚信津南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营商环境。

  高规格打造数字化津南。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数字社会,健全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坚持数字赋能,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由碎片化向集成化转变、管理服务方式由人工化向智能化转变。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推动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牢固树立数字经济理念,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绿色高质量发展。

  高层次抓好科学性统筹。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观念,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群众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程度匹配。统筹当前发展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持续抓好中央和市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争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区。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30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