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为着力点,高质量构建“31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集中攻坚6条产业链,引育引领性强的龙头项目,打造有灵魂的特色主题园区。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等新兴业态,推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城市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新型产业用地复合利用效益,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集体经济组织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效益,深化服务贸易创新,优化外贸出口结构,探索发展免税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办好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等重大活动。
(六)加快打造消费商贸“双中心”重要支点。坚持市场导向、需求导向,在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兴消费、发展服务消费、打造特色消费、吸引外来消费、满足群众高品质消费方面多点发力,打造东丽湖文旅体消费品牌,提档升级“新立经开”、“万新临空”、金钟、军粮城四大商圈,形成若干主题鲜明的商业地标、商贸节点。
(七)持续争创最优发展环境。对标“双碳”目标,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高水平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巩固提升城市化建设成果,补齐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服务设施短板,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序化、优化”五大工程。坚持全民参与、共同缔造,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高水平创成全国文明城区。
(八)持之以恒增进民生福祉。深入做好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建立全域覆盖、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提高各类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丽。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已绘就,奋楫扬帆正当时,只要我们保持定力、凝心聚力、同向发力,就一定能再创东丽发展新辉煌,大踏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是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全力构筑“五个高地”的奠基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抓牢“接力棒”、对标“最强者”、拼出“新优势”、跑出“加速度”,深入落实“四个全员抓”工作机制,全力打好“治引育稳促”绿色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加快绘就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市新区的壮美画卷。
综合各方面因素,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以上,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我们将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努力实现区委确定的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实体经济,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东丽经济要有质量、有分量、有力量,必须扭住实体经济主攻方向,持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准确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阶段性特征,主动对接北京经开区、清华科技园等园区,围绕首都总部经济密集区开展精准招商,重点导入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发挥驻京招商服务中心作用,用好商会、协会、招商中介等平台资源,大力引进央企合作项目和相关企业、区域总部及功能性项目,落实京冀项目160个。做强先进制造业。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集中攻坚高端装备、新材料、汽车(车联网)和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轻工6条产业链,带动重点产业规模达到900亿元以上。实施产业链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培育1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入库10家规上企业,规上工业产值增长5%,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落实智能制造项目30项,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5G应用场景建设。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新增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创建企业2家,支持华明高新区打造绿色园区,完成粗钢产量压减目标。做优高端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培育信息技术、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等新业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紧紧抓住天津构建消费商贸“双中心”机遇,加快推进“新立经开”“万新临空”商圈建设,商品销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增长6%以上。做精现代都市农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成东信花卉科技园二期3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胡张庄乡村振兴示范区核心区投入运营,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开展甘肃受援地1个乡村振兴重点县、3个共建产业园区、7个示范村创建工作。
(二)聚焦创新引领,着力壮大发展新动能。东丽要发展,必须抓创新;东丽抓创新,必须争一流。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抓实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总数突破500家。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清华高端院“一院一园一基金”建设,支持企业机构共建创新联合体,新增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精益创业集聚平台,推动民航大学科技园晋升为市级大学科技园。强化科技创新融合服务,发展4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打造华明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聚集区,创新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探索设立智能科技产业基金,帮助实体企业融资120亿元以上。增强园区产业承载力。东丽经开区加快“二次提升”,优化核心区功能布局,打造金融、政务、产业、商务、生态5个功能组团,同步推进分园规划建设和项目招商,加快中交京津智慧产业园、欧普康视口腔产业集群项目落地。华明高新区竣工载体12.4万平方米,推动设立海银前哨基金和垠坤创投基金,发挥医疗器械审评查验中心创新服务窗口优势,加快引育一批医疗健康项目。临空经济区启动科技创新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盘活产业载体4万平方米,深入对接天津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滨海国际机场,实现融合联动发展。东丽湖启动“两湖”提升改造,加快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建设招商,盘活产业载体3万平方米,全力推动地质调查局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新主体的聚集区,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推动英诺美迪医疗器械、联东智能制造、中南高科航空科技、坤鼎汽车等一批主题产业园规划落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力。优化招商引资机制,用好市场化招商渠道,着力引进引领性强、影响力大的龙头项目,落地市外优质项目8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0个,实际利用内资超过185亿元。提速项目建设,开展项目预审、联审,推广“拿地即开工”模式,全流程跟踪服务,确保垠坤未来汇二期等26个项目开工,海特二期等15个项目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