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14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14日在栾城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石家庄市栾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立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具挑战、极富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视察石家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解放思想、加压奋进,特别是面对严峻挑战,勇于直面、奋勇向前,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合格答卷,经济强区、美丽栾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坚定发展的信心决心,紧紧咬定目标,克服重重困难,久久为功推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主要指标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奇瑞集团小蚂蚁、冰淇淋车型全国产能基地落户我区,省质检院、省特检院完成签约,神威智慧工厂一期主体封顶,中集安瑞科列入省工业质量标杆企业,通航产业园被确定为全市A类中央创新区。参与全国各类标准制定的企业达到8家,制修定标准20项,位居全市前列。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39家,特别是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由全省第6进位为全省第4,排位全市第2,创历史最好水平。装备制造业营收增速超20%,达到102亿元,圆满实现超百亿目标。

  ——低空经济蓄势待发。立足既有资源,超前谋划,抢抓低空经济发展重大机遇,积极对接有关部委和大学,持续激活我区通航板块优势。成功争取获批了面积达600平方公里、高度4000米的华北地区最大无人机试飞空域,打通了制约我区低空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翊飞航空、中航通飞未来飞行器等系列工业无人机项目签约落地,顺利开通了血液配送、城市巡检、外卖快递等10条航线,6个无人机产品亮相珠海航展。特别是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连续两年成功举办栾城杯“智领群蜂”无人机大赛和低空经济论坛,我区与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达到40余家,低空经济正在成为栾城一张靓丽名片。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三苏祖籍”文化资源禀赋,久久为功培塑“三苏祖籍 味道栾城”文化品牌。三苏祖籍纪念馆片区靓装初成,四川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亲自手书“苏自栾城”匾额,并为牌楼揭牌。高标准承办了2024石家庄国际啤酒节、2024石家庄徒步大会等系列活动,城市发展更加自信开放。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面对异常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坚定信心、尽锐出战,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6.34%。特别是强力开展了全域清洁乡村创建,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大气治理和耕地保护的统筹推进,基本实现全域“无垃圾、无污水、少积尘”目标,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并批示全省推广。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项目强支撑,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实施了总投资112亿元的1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2亿元。其中,中集合斯康氢能高端装备、中航电测、警察学院、云虎科技、裕宝电缆等项目建成投用;上元无人机、河电机械等项目开工建设;同福广场、金博惠跨境电商等6个项目加快推进。全年新签约项目6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亿元以上项目24个。争取专项债券资金项目21个,总投资63亿元。预计,实际利用外资1703万美元,全市排名第2。

  (二)强园区优载体,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蹄疾步稳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园区与乡镇深度融合发展,财税体制更加灵活,投融资、担保、科创、市政“四个平台”高效运行,园区政务服务中心保障了“园区事、园区办”。强力推进具有坚强配套服务能力的低成本化园区建设,成功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列入全省第一批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试点,总投资3.42亿元的裕华热电储能项目加速了园区能源结构调整,33万平米的共享工厂成为企业“拎包入住”的坚强保障。实施18项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工程,完成裕翔街、南车路绿化提升改造,启动建华大街南延至南车路建设,园区载体功能进一步提升。

  (三)建体系促转化,创新动能厚积薄发。积极开展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完成技改投资21亿元,同比增长76.7%。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0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5家,“专精特新”企业15家,均居全市前列。石药创新制药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长安育才列入专精特新“小巨人”序列,圣泰材料入围河北省民营企业发明专利100强榜单,长安育才、圣雪大成成功入选2024年度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名录。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惠及了130家企业2亿元,极大激发了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四)挖潜能促融合,文旅产业加快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有效带动了商超、餐饮、大宗商品消费。文旅收入增加超8亿元。完成我区历史遗迹清明桥、苏味道墓的高品质优化设计方案。三苏祖籍文化博物馆通过省文物局审核确认。“栾城集”入选全国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优秀案例,并被确立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行业品牌建设项目省部级试点。

  (五)补短板强弱项,城市功能日臻完善。7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方案编制完成,《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式获批。谋划实施了总投资51.3亿元的21个重点城建项目。星桥路、同顺路、福鸿路等5条道路竣工通车。克服重重困难,高品质完成栾武路、张举路、兴安大街等7条道路雨污管网,完成总长4.2公里城区总退水渠改造提升,困扰我区多年的城区积水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坚持“高品质”与“低成本”并重,新建了2座地下立体停车库、3座口袋公园、3个标准球场,特别是有“阿勒泰”风情的海棠(劳动)公园建成开放,成为省会市民打卡新去处。7个老旧小区、3个棚户区改造按期完成,1364套试点租赁住房主体封顶。东南三环片区高品质回迁安置区建设启动,东南退水明渠、东南绕城公路等市级重点工程正在抓紧推进。

  (六)重成果提品质,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整改违法用地338宗。完成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播种面积保持47.8万亩以上,实现“二十一连丰”。玉米单产实现大幅提升的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推广。新增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两品一标”认证达到17个。“栾城·中国富硒农业指数”正式发布,3个富硒农产品被评为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东南部片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新建“四好农村路”20公里,改造农村厕所1056座,新创建美丽庭院3973户,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1个,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极大改善。

  (七)提效能强治理,两个环境持续向好。紧抓营商环境不放松,我区营商环境评价位列全省前10、A档。“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生效,“一网通办”扩面提质,“双盲评审”全面覆盖,“四证齐发”助力项目加快建设,全年新增市场主体8836户,新增减税降费2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4万余户。生态环境逐步向好,全区817家涉气企业全部实行了分级分类管理,60家涉VOCs企业全部完成治理设施提标改造,63个涉气环境违法行为全部进行了立案查处,省市交办问题全部高质量完成整改。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地下水位同比上升1.3米,洨河断面水质考核稳定达标,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总退水渠被评为省级“幸福河湖”,7个地块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严格落实林长制,完成营林3000亩。

  (八)解民忧惠民生,群众生活不断改善。高质量推进了省市区民生实事。超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指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提前完成省定“十四五”目标。完成三苏小学综合楼改扩建,对15所校园校舍进行维修更新,职教中心迁建及实训基地项目开工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持续深化,人民医院迁建主体完工,冶河、窦妪等3所中心卫生院通过社区医院验收;布设医保综合服务信息化终端,实现无卡刷脸就医购药。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建成投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等各项底线工作扎实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全力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88件、区政协建议提案66件。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有效防范化解行政行为法律风险。积极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强化督查问责,坚决整肃不作为不担当的懒政怠政行为,“12345”高效办理企业群众诉求4万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坚决反对新形象工程,有力维护了政府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与此同时,深入推进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更加有力;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各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事业都有了新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各方面的巨大挑战,我们承受了超乎寻常的压力,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也取得了格外不易的成绩。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区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历届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栾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引进建设的大项目、好项目依然较少;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的经济增长极;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依然较大;民生领域还有短板弱项;营商环境还需改善,一些干部谋发展、解难题、抓落实的激情和能力存在不足。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不回避、勇于担当不退缩,采取强有力措施,认真加以整改解决。在此,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继续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1173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