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3月19日)

  坚持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围绕“十个紧盯”,优化完善政策举措,强化提升服务保障,全力打造“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优化政务服务软环境。对标国评省考,优化完善机制,力争综合考评走在全省前列,更多工作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扎实推进政务服务“全域通办”“无证明城市”“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等国、省试点改革,做好“一枚印章管审批”后半篇文章,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推广数字政务门牌,巩固综窗改革成效,推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制度,拓展延伸不打烊服务,持续擦亮“晋心服务”品牌。强化用地、用能、金融、科技创新等政策供给,加强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深化治理“两不一欠”问题专项行动,综合运用“啄木鸟”工作机制,创新“企业安静期”制度,规范涉企监管执法,严惩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增强经营主体硬实力。扎实开展“经营主体深化年”活动,加快布局建设各类平台载体,带动经营主体量质齐升。实施全产业链培育工程,深入推进总投资1059亿元的165个项目,推动10条重点产业链融链延链,发挥“链长”统筹协调和“链主”引领带动作用,实现“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加强专业镇建设,深入推进总投资162亿元的74个项目,两个省级专业镇主导产业营收增长10%以上,争取再新增一个省级重点专业镇,建设培育第二批市级专业镇。开展产业链、专业镇“四个一”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全面推行“三册一站”精准入企服务。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各4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造企业各20家。面向个体工商户推出“惠商保”,提供法律政策、招聘用工、创业培训等优质服务,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机制,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流程,完善“一网三平台”运行模式,实现“一个平台管交易”。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建立完善、及时公开涉企优惠目录清单,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深入实施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分级分类监管,扩大“信易贷”融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常态化开展妨碍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核查整改。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七)坚定不移打好生态环保持久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晋城。

  持续攻坚污染防治。紧盯“十大任务”,用好“十项机制”,落实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综合治理措施,市区20公里范围内不再新上涉气项目,市区周边6家污染企业关停退出,全面完成煤化工行业247台常压间歇式气化炉淘汰提升,积极推进上党革命老区散煤清零工程。规范运行污染防治设施,合法、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着力扭转臭氧污染被动局面,持续提升优良天数比例。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实现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坚持“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组合治污,强化197条入河排污口常态化监管和198条农村黑臭水体试点治理,加快高平下庄、阳城濩泽河、沁水县河等人工湿地建设,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达标。高标准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抓好知行固废年产140万吨煤矸石新型建材加工、阳城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园、阳泰年处理60万吨煤基固废利用等项目建设,提升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水平。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认真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持续深化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积极参与太行山国家公园建设。深入实施生态修复治理行动,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沁丹两河沿线和环城生态圈为重点,统筹推进国土绿化、破损山体修复、废弃矿山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等工作。扎实推进生态绿化品质提升行动,聚焦中心城市、大县城、大景区、主干道等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增绿、增彩、增景,厚植美丽晋城生态优势。开展园林式街区、社区和单位创建,打造“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

  推进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深入落实“双碳”战略,扎实开展传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清洁能源替代等“十大行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探索建立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碳汇补偿和交易机制,促进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能效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积极对接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申报工作,持续引深国家低碳试点市和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工厂创建、绿色产品开发、绿色工业园区建设和绿色供应链构建,确保与全省同步实现碳达峰目标。

  (八)坚定不移打好民生改善持久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加可感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推动实现更高水平“民生七有”,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打好“七抓就业”组合拳,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援企稳岗等政策措施,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见习、以工代赈等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围绕“1+5”现代产业体系,实施订单式、项目制培训,推动特色劳务品牌建设提质增效,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抓好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兜底帮扶。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推动拖欠农民工工资动态清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1055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