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吉林省)蛟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2日)

  ——民生答卷更具温度。坚持发展为了人民,财政投入的87.3%用于改善民生。二实验等2所公办幼儿园开园招生,公办园招收幼儿比例由35%提升到50%,一中等29所学校基础设施完成改建,城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新补充教师201名,高考一本上线人数同比增长24.3%,中考高分段人数占比位列外五县第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编人员待遇转为财政全额保障,中医院业务用房建成交付,15所基层卫生机构补充医疗设备154台套,糖尿病等5种门诊慢特病治疗费用实现跨省结算。全民健身中心修缮一新,儿童体育广场等15处文体活动场所对外开放。23个“市乡村户”四级衔接产业项目扎实推进,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到12985元。为优抚对象、低保户、特困人员、残疾人发放各类救助金及补贴9090万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5388元提高到6396元,社会救助事业中心获评全国社会救助先进单位。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人民调解中心组建成立,富江村、六家子村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领导干部“三访一包”机制有效落实,化解信访积案36件,实现党的二十大等特殊节点“三个零”目标。安全生产百日攻坚、石材领域专项整治等行动扎实开展,交安委实体化运行,吉林地区基层应急管理网格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食药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我市荣获吉林地区食品药品A级县区。“云剑2022”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新发八类暴力犯罪案件破案率实现100%,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政府效能跑出速度。“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乡镇街全流程审批系统省内率先覆盖,全城通办政务服务圈加速形成;“不动产登记+水电”联动过户上线推出,政务服务事项即办率由30.4%提高至40.3%,办理时限整体压缩64.5%。营商环境“跃升年”活动有效开展,“中午不休息、周末也办公”延时服务暖心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权限下放,社会投资一般工业类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9个工作日,天岗园区实现“园区事园区办”,我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二。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一区两园”管理模式高效运行,产业布局、发展方向更趋合理。农村“三变”改革有序推进,254个行政村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顺利完成,土地规模化经营比重达45.2%。“交巡所”改革在吉林地区率先启动,社会面实时警力增长145%。府院联动深入推进,30件人大建议、62件政协提案按时办结,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意识形态责任全面压实,政府行政能力不断提高。

  全市精神文明、统一战线、人民武装、妇女儿童、青年、老龄等事业实现新发展,审计、统计、外事、双拥、档案、金融、保险、电力、通讯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2022年,挑战前所未有,成效好于预期。一年的克难攻坚、勇毅前行,让我们练就了敢打敢拼、善作善成的过硬本领,凝聚起了上下齐心、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蛟河发展的步伐越走越实、底气越来越足。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乡村振兴、城市建设、安全稳定等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人民团体、垂直管理单位、驻蛟部队和武警官兵,向离退休老干部,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蛟河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在经济发展上,经济总量不大,支撑和带动全局的产业类项目不多,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在城市能级上,城市配套功能和精细化管理水平还不够高,乡村建设仍有诸多短板弱项。在民生供给上,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分布不够均衡,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还有差距。在风险防控上,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在作风建设上,有的干部作风不实、担当不足、办事效率不高。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下大力气予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的期待。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启全面振兴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吉林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深入实施“54321”发展战略,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推动蛟河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不低于省和吉林市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工业产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7%,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聚力项目建设攻坚,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

  把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头版头条”,大力实施项目建设“302040”工程,打好生成、落位、建设“组合拳”,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超前谋划抓上争。树立“以上争资金论英雄”的业绩导向,实行与绩效考核、经费保障挂钩的激励机制,鼓励全市上下争资金、争政策、争试点,确保上争资金同比增长10%。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7大领域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1大支持方向,瞄准“六新产业”和“四新设施”,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系统谋划有承接主体、有产出效益、有刚性需求的优质项目30个,年内争取专项债资金不低于2亿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467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