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阜蒙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1日)

  (三)全力以赴调结构、提质效,持续巩固跃位争先坚实基础

  坚持发展着力点聚焦实体经济,旗帜鲜明贯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不遗余力调结构、促升级,全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突破发展新型工业。做好产业振兴“三篇大文章”,抢抓“数字辽宁,制造强省”战略机遇,加快“老原新”企业创新发展。深入推进“3、5、10”企业培育工程,强化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和服务保障,扎实做好惠企政策落地和煤、电、油、气等生产要素保供,推进企业实现满负荷生产。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年内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400户以上,新增“小升规”8户、“规升巨”2户。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90亿元、增长1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持续壮大产业园区。围绕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夯实“一区四园一基地”发展基础,着力打造精细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智能铸造、资源再生利用5个“百亿园区”以及百亿新能源产业,筑牢县域经济发展“顶梁柱”。对标氟产业开发区“两规两评”,发挥众辉生物、金凯生科等领军企业带动作用,延伸拓展精细化工上下游产业链,推进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确保阳光电源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投产运行,谋划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产业示范园区。保障伊利乳业稳定生产,推动正大集团饲料厂投产运行,推动盘活雨润闲置资产,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绿色食品示范园。推进力达铸造新能源风电精密加工项目建设,保障德阜工贸稳定生产,博发铜业、建兴金属满负荷运行,打造区域竞争力较强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全力推进江苏新春兴项目建设,填补东北地区资源化利用产业空白。坚定“资源变产业”思路,推进大唐国际、三峡新能源等企业扩大投资,深度释放县域新能源发展潜力。升级发展第三产业。深入实施“双一二三四”工程,持续开发县域文旅资源。加快海棠山、乌兰木图山等重点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精心打造路线合理、景点关联、宜游宜乐的旅游线路,做强养生度假、休闲观光、红色教育、沟域体验等特色旅游板块,全力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深入挖掘后疫情时代服务产业带动消费新潜能,市场化运作玛瑙文化旅游节、非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扩大玛瑙小镇、温泉小镇、黄金小镇等特色小镇品牌影响力。洽谈对接大有航空产业集团等域外企业,加快盘活东梁温泉闲置资源,持续叫响“中国小苏打第一泉”品牌。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提升城乡物流配送运营质效。壮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十家子直播基地,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5亿元,增长5%。

  (四)全力以赴强三农、固根本,稳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将农业“五化”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化。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在380万亩以上。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120万亩,耕地轮作8万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保障粮食稳产增收。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2.28万亩,新建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区5000亩以上。建设7.37万亩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5个数字化种植基地,100个数字化设施农业大棚。加强农田防涝抗旱设施建设运维,建设10个自动雨量监测站,着力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水平。持续推进农业标准化。指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实行标准化种植、养殖,提高农产品质量。从源头管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年内新增新型经营主体30家,开展“空壳社”清理,规范合作社经营管理,加强指导帮扶和服务提升,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稳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化。落实阜新市绿色食品标准,大力实施中华第一粟、阜新杂粮、阜新花生等农产品品牌战略,完成“两品一标”认证5个。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引进一批如正大集团、谷丰食品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新三品一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北京新发地深度合作,做大蔬菜生产基地,加快农产品深加工集聚区建设,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老河土花生产业园年内建成投产。依托小粒花生产业集群,推动花生新品种“育繁推”和标准化生产,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农业规模化。大力推广流转、流转+入股、流转+保底分红、流转+反租等模式,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120万亩。提高养殖业规模化水平,继续实施肉牛增量提质、粮改饲项目,推进正大集团生猪全产业链、泓方万头奶牛牧场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年内投产达效,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绿色化养殖场达到30个,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增强乡村发展新动能。鼓励各村立足资源优势,以“股份经济合作社+”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统筹用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延伸农产品出产地粗加工、精深加工链条,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助推全县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平均突破10万元。在原有产业带基础上,打造“东西南北中”涵盖一二三产、环境优美、基本公共设施齐全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新建20个市级和美乡村,引领带动乡村竞相发展。紧扣一体化发展目标,新改建102处农村小型标准化供水工程,投资3.9亿元实施覆盖7个乡镇、15万人的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着力构建科学、规范、集约、高效的城乡供水、用水体系。提升全面振兴软实力。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主动担起县级政府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作用,压实乡镇乡村振兴中心任务和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责任,全力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持续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完善扶贫资产收益与低收入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争取衔接补助资金1.2亿元持续做好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全面振兴过渡。整合资源、统筹要素、集中发力,争创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镇3个、示范村10个。持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依托“党建+”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员干部当好经济发展“领路人”、服务群众“排头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465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