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推动“三农”快速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兜底保障。谋划储备993个乡村振兴项目,建立完善项目库。大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稳定粮食生产,实施保护性耕作21.3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示范项目1000亩,确保粮食产量7亿斤以上。以雷家店核桃、要路沟小米等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基础,持续推动杂粮、绿色蔬菜、水果干果等特色农业发展,新建设施农业3500亩。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完成83个村试点任务。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家庭农场80个,新增规模化合作社7个。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促进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提升,拓宽致富渠道。不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基层供销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三农”网络。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21个。新改建和维修改造农村公路172公里,实施葫芦岛宽邦—马道岭—建昌220KV线路改造工程,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109项。深化平安乡村建设,持续发挥网格员、村民评理说事点、基层司法体制作用,确保乡村和谐稳定。
(三)以工业转型为动力,推动经济结构更优化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相互融合促进的发展格局。依托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扶持和发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产业,着力引进上下游产业链关联企业,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全力支持硅酸钙板、脱硫石膏纤维项目建设,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引进玄武岩纤维项目,争取早日落地开工。以食品产业园为依托,持续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重点培育香菇、山楂、中药等特色产业链项目,提升产品竞争力。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建立完善升规培育库,力争完成“小升规”企业4家。落实与中科院、省农科院、渤海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学校的合作协议,提升产学研深度融合能力。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力争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家。
(四)以商贸文旅为龙头,推动服务业实现突破
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服务业发展新动能。以转型升级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方瑀冷链物流项目;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引进鑫大刚连锁超市。推进城区传统服务业升级,发展壮大批零住餐、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和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二期工程建设,带动直播企业深度融合发展,将核桃、小米、花梨、山楂、枣、格兰登堡啤酒、牡丹系列等特色产品打造成“建昌礼品”,叫响建昌品牌,构建产运销一体化农产品供应地。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重点打造龙潭大峡谷国家4A级景区,围绕白狼山、大青山、大凌河、六股河等生态资源,中共辽西第一党小组旧址、东大杖子古墓群、建昌皮影等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和推广,建设一批特色乡镇,构建以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为重点的原野生态体验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壮大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培育规上文化企业1家,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实力。
(五)以深化改革为抓手,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强化“营商环境就是我们自己”的“主人翁”责任感,大力倡导痛痛快快办事的文化,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对该办能办的事,不讲条件马上办;对该办难办的事,千方百计办成。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开展依法向乡镇赋权。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全程“不见面”办理、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构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一证通办”“一窗通办”,扩展“辽事通”“零证明”应用场景,打造智慧高效的数字政府。持续加强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重拳打击企业违法失信行为。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厉打击、严肃处理、严格惩治损害营商环境的一切行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的落脚点放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上,加大扶持力度,丰富政策工具箱,提供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优化存量、壮大体量、提升质量,实现市场主体活跃度稳步提升,形成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的生动场景。
(六)以生态保护为基础,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整治。打好碧水保卫战,落实河湖长制,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加快推进大凌河、六股河、茅河等河流治理,实施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工程,确保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全部达标,优良水质比例进一步提高。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整治,防范尾矿库、垃圾填埋场等污染地下水。加强环境保护和修复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整治关闭矿山160.32亩,开展造林5万亩,改良退化草原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5万亩。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国家级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加强实地勘察和研究论证,加快推进规划与方案编制,持续推动建昌生态文明建设。
(七)以补齐短板为重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人民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继续夯实社会保障。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12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确保养老金等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提升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优抚对象供养标准,切实兜牢困难群体民生保障网。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深入整治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行为。实施教师招聘计划。扩大和优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县人民医院与盛京医院医联体和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附属工程、县医疗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做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提升工作,切实提升医疗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