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强重点行业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完善交通、能源、化工、建筑等气象风险预警业务体系。将防雷安全纳入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
(二)建设现代气象业务,夯实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发展基础
1.提升气象监测精密度。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升级更新乡镇气象站。完善文旅、生态、农业、交通、物流等专业气象观测网,拓展温室气体、水气通量、空气花粉浓度等要素观测。强化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
2.提升气象预报精准度。大力发展高影响天气预报。实施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建立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平台,提高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预警水平,预警时间提前45分钟以上。加强10-45天预测服务能力,提高防汛抗旱气象服务水平。
3.提升智慧气象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县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建设气象多行业服务应用中心,构建综合应用系统。健全重大灾害预警信息“叫应”机制。加强媒体、通信运营企业与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有机联动,实现气象服务到户到人。
(三)强化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提升气象保障能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提升工程,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立智慧农业气象监测站。健全农业气象灾害防治体系,开展农业巨灾保险气象服务,提高粮食全产业链气象保障水平。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高标准特色农业气象保障先行区。实现直通式气象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
(四)强化生态文明气象保障
提升大气污染防治保障能力。建设涵盖气象环境监测、溯源分析、智慧决策的大气污染防治精准管控平台。提升重污染天气、火险气象等级预报预警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保障能力。
(五)加大重点改革和开放力度,提升法治和科学管理水平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社会化为导向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气象服务。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考评机制。优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巩固防雷体制改革成果,完善防雷监管相关制度。
2.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推进气象执法、普法工作,加强气象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深化气象“放管服”改革,梳理规范气象部门政务服务事项。深入推进防雷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能力、防雷安全监管能力。
3.建设气象保障示范基地。围绕特色蔬菜产业链,建设通许气象保障示范基地。
(六)加强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围绕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突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推动气象部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对关键少数、重点领域的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2.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党支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增强合力。
3.强化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探索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新模式。加强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四同步”常态化、制度化。分类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健全完善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制度体系。
4.加强新时代气象文化建设。加强气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气象文化传播途径。强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建设学习型部门。加大文明单位建设力度,加强气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特色气象文化品牌。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进一步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提高群体活动质量。
四、重点工程
通过实施重点工程建设,提高气象预报服务能力、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和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一)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程
持续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工程,完善广覆盖、立体化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构建精准化、标准化、直通式、智能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与预警管理部门实现标准化对接的预警信息共享发布平台,建设智能化、可视化的预警产品加工制作平台。提升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能力,打通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
(二)气象预报服务保障工程
气象灾害风险普查。通过开展普查,获取我县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信息,通过信息共享,掌握重要承灾体信息,历史灾害信息,以及重点隐患情况,查明区域气象抗灾和减灾能力。科学预判气象灾害风险变化趋势和特点,形成全县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以及多尺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图、风险区划的技术方法和模型库,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和评估业务,为各部门有效开展气象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