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缙云县“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二)机遇挑战

  1.发展机遇

  (1)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的新任务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山区跨越式发展专班,强化力量统筹、资源整合,加大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支持力度。这是推动缙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农村集成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率先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和收入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是新阶段必须践行的新任务。

  (2)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机遇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是我国全面现代化的起步期,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期,在新时代,我们要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浙江省以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为引领,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缙云必须牢牢把握国家、省发展战略,以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为重要载体,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山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3)长三角一体化、省域一体化、数字化改革、“大花园建设”等战略叠加带来的新机遇

  迈入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省域一体化加速推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更加协调,拓展了农业农村对外发展空间。数字化改革正深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方方面面,促进乡村产业、乡村治理、公共服务全面升级。缙云是丽水大花园核心区的北部重要门户,发挥产业、文化旅游、区位、人才、生态优势,聚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和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争创,促进缙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4)“三城三地”战略目标建设描绘的新蓝图

  “十四五”缙云社会经济发展锚定“三城三地”的战略定位,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运用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积极融入丽水市“一带三区”新格局。深化与杭州、宁波、湖州、上海以及高等院校开展山海协作,推进丽水市缙云县—上海市闵行区“山海合作”,拓展海外合作,指引缙云“十四五”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方向,描绘一幅绚丽发展新蓝图。

  (5)畅通城乡“双循环”通道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2020年,缙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居民生活需求将发生大的变化,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新的消费模式、业态不断涌现。畅通城乡“双循环”通道,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路径,促进城市消费下乡,推动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民宿餐饮、文创艺术、乡村康养、体育运动等产业业态的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整体提升,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开辟新空间。

  (6)全域旅游突破发展为建设花园乡村带来的新期待

  缙云县迈入5A级旅游时代,打造世界(中国)文化旅游目的地、长三角运动休闲首选地、诗画浙江最佳体验地和浙江省文旅体融合样板地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推进,乡村资源禀赋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优势逐步凸显,农业与旅游、旅游与文创、旅游与休闲、旅游与美丽乡村加速融合,花园乡村建设向经营、共享转变,给花园乡村建设带来新的期待。

  “十四五”时期,缙云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成熟,是农业农村高质量跨越赶超的黄金期,需进一步彰显缙云发展优势。一是区位优势。缙云位处丽水“一带三区”发展新格局核心带,与莲都、青田合力打造百万人口、千亿GDP的重大发展平台和全市高质量绿色发展领跑区。即将迈入双高铁时代,有利于积极融入金义都市区,深化农业农村对外合作,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二是人才优势。近年来,缙云大力培育农创客,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取得显著成效。新增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24家、122家、616家,累计52家、533家、987家。培育青年“农创客”76名,累计98名。已成功列为2020年省级家庭农场整体提升县试点建设,产业、金融、科技人才将不断汇聚,持续激发乡村创新创业活力。三是生态优势。荣获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等国家省级生态文明建设9项荣誉,PM2.5浓度下降至22微克/立方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缙云的一张“金名片”,正转化为缙云发展的金山银山。

  2.面临挑战

  与省内其他发达地区以及缙云县工业化、城镇化相比,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相对滞后,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农业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对标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缙云农业产业层次不高、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养滞后,农业抗御自然风险能力薄弱。源头产品多、拳头产品少,农产品种类丰富,上规模、有影响、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不多,特色农产品“高质低价”“有品无牌”问题突出。农业主体规模不大,龙头企业数量少,目前国家级龙头企业0家、省级只有1家。二是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美丽乡村建设上,颜值提升多、价值转化少,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及各自然村之间建设成效不均衡。美丽乡村建设后期运营管理长效机制有待完善。三是共同富裕基础有待夯实。缙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走在全省前列,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66元)仅为全省(31930元)的73%,与丽水其他地区差距仍然比较明显,与杭嘉湖发达地区的差距达到了近两倍。截至2020年12月,全县仍有低收入农户10445户15430人,其中因病、因残、因灾等需兜底保障的特殊群体约65%,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难度大、返贫风险高。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单一,被动输血多、主动造血少,部分村庄难以长期、稳定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乡村基层农村治理机制创新多、制度成型少。乡村机制创新是比较多的,但在系统集成、综合集成上还不够,能够形成长效机制和制度的不多。五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层次有待提升。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相比,农村劳动就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农村土地、金融、人才等资源要素制约趋紧,给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带来挑战。

  图2:缙云、丽水市和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和城乡收入对比图

  表1:缙云县主要指标在全省、丽水市和山区26县排名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在全省县(市、区)位次 在丽水市县(市、区)位次 在山区26县位次

  1 地区生产总值 73(90) 3(9) 12(26)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4(90) 3(9) 13(26)

  3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6(89) 5(9) 14(26)

  4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1(83) 4(9) 15(26)

  (三)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使命,以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为牵引,模范厉行“丽水之干”,加快建设“三城三地”,锚定山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县目标定位笃行实干,以浙西南革命精神注魂赋能立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在乡愁富民产业、花园乡村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村集成改革创新等方面,打造独具缙云特色的标志性成果。为浙江省“重要窗口”建设展示更多“缙云元素”,为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山区特质、丽水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山区样板和建成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贡献更大“缙云力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