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质量品牌为总钥匙,塑造浦江精品制造名片
1.推进产品迭代升级。瞄准终端消费市场需求,加快推动水晶、制锁、绗缝三大传统制造业实施产品升级换代计划,鼓励梅花、百丽、奥发等行业骨干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强重点新产品开发,推动浦江水晶向日用品、时尚饰品等更广阔消费领域延伸,挂锁向智能锁具、高档门锁等更高附加值领域更迭,绗缝向高品质精品制造等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围绕推进国家级出口绗缝制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加快建立完善绗缝质量标准体系,定期举办挂锁质量提升推进会,提升浦江精品制造供给能力。开展质量标杆企业示范活动,鼓励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精益生产、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
2.加快推进品牌建设。重点强化区域品牌培育,对浦江水晶、绗缝、挂锁等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区域特色的行业进行形象塑造、策划、管理和宣传推广等工作,打造区域品牌,提高竞争力。积极引进举办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赛事展会活动,重点办好中国水晶玻璃产业博览会,组织企业“走出去”抱团参加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中国锁业博览会等知名展会,提升浦江企业及产品在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认证。支持企业借助浙江制造拓市场“春雷计划”“网易严选计划”等网络营销渠道,培育一批产业直播机构、孵化一批网红品牌、培育一批网红带货达人、建立一批产业直播基地,打造优质电商品牌。
3.实施“标准化+”行动。组织开展企业对标达标行动,推动挂锁、水晶、绗缝等终端消费品以及酸洗、印染等加工制造环节采用国际标准和出口标准,以先进标准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层次。鼓励行业协会和优势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等制(修)订。实施先进标准升级行动,支持“金属挂锁”“水晶自动研磨机”等本地企业牵头制定的“浙江制造”标准,升级成为更高层级标准,提升优势产业在国内外的标准主导地位。
(六)绿色安全为总要求,持续增强可持续发展水平
1.推动绿色化改造提升。落实国家和省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管理,强化绿色、低碳、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推动高碳低效企业退出,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巩固发展“五水共治”成果,持续推进水晶、印染等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和推广高效冷却节水、冷凝水循环、废水综合利用等节水技术,鼓励企业采用电吸附、膜处理等技术,利用好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严格能评准入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进一步提高能耗、环保等准入门槛。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新一轮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浦江经济开发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探索建立资源联供、产品联产和产业耦合共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争创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以工业循环经济“733”工程为示范,在水晶、绗缝、纺织、印染、造纸、建材等行业实施循环经济改造与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从源头削减污染物。以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为目标,鼓励龙头企业联合国内资源循环利用领域高企院校,开展水晶废料、绗缝边角料、挂锁铁屑磨削渣等固废再利用项目攻关,实现固废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废弃物最终处置量。
3.持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扎实推进全县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按照“3+9”工作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工业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用好“笨办法”、多下“苦功夫”,筑牢安全生产基础。突出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持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创建工作,引导和支持安全咨询、检测评估、金融保险等第三方机构主动参与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认真推进安全生产委托管理,解决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无人管、不会管、管不好”问题。广泛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企业万名员工大培训”“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积极推进安全宣传“七进”。着力提升“互联网+安全监管”水平,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数据库。
七、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成立浦江县“十四五”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经济商务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性工作,研究审议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年度工作安排,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济商务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完善支持政策、加强督促指导。加快建立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水晶园区的协同实施机制,推进政策集中扶持和相关产业培育、空间布局的落地,努力塑造合理支撑格局。
(二)强化土地要素支撑
坚持向上争取与向内挖潜并举,力争每年新增工业用地一千亩,优先用于支持新兴产业项目和重大平台建设用地。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工作,建立全县低效工业用地数据库,实行“一宗一档”挂图作战。支持以市场化收购、债权收购、司法拍卖等模式收储低效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大力开展“零土地技改”,通过新建、扩建、翻建多层厂房,提高现有工业用地容积率。建立健全工业用地“供给-监管-退出”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完善工业用地产业准入、综合效益评估、土地使用权退出等机制,强化土地出让后的使用监管。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突出质量导向,优化D类企业亩均指标值设置,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将工业扶持政策向A、B类企业集中。
(三)加大人才保障力度
深入落实浦江县“人才新政17条”等引才引智政策,扎实做好“浦江英才”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依托浦江“科创飞地”搭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自由港”,柔性引进一批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能够产业化并引领发展的创新团队及其核心成员。高水平推动旅美浦江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建设,持续开展人才引智活动和政策宣传,促成更多的浦江籍海外高层次人才与我县企业开展科技、人才和项目对接。举办“丰安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浦举办专题讲座。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定期举办非公企业家论坛、组织专家专题讲座等活动,组织企业家参加“科技新浙商”“科技婺商”等评选。开展“百名浦江籍专家入企服务”活动,动员浦江籍专家回乡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实施浦江“实用人才”培养计划,依托“浦江工匠学院”建设,搭建一线职工切磋工艺、技能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水晶匠人评选等活动,培养一批技艺精湛、素质过硬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四)优化金融财税扶持
建立科技投入逐年增长机制,县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营性收入增长幅度1个百分点以上。充分发挥浦江县政府产业基金的导向与杠杆作用,通过创新设立“定向基金”“种子基金”“创投基金”等多种模式,积极引导带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浦江工业发展。搭建“互联网+政务+金融+大数据”的政银企信息共建共享平台,实现企业信用信息、融资需求信息、金融机构产品信息和政策信息的交互对接。扩大银担合作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优化服务,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与产品,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扩大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增加制造业中期流贷、技改贷。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各项降本减负政策,大力实施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五减”行动,助力企业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