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慈溪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3)精准帮扶困难群众。巩固提升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成果,完善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的综合保障体系,持续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实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挂钩政策,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机制。建立健全以省大救助信息系统为支撑,以低保、特困、受灾、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为重点,以多元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大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救助“一证通办”机制,规范救助对象经济状况认定办法,建立因灾因病致贫社会救助快速响应机制。

  (4)深入开展对口帮扶。按照上级部署,调整优化结对帮扶关系和帮扶方式,推进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东西部协作,保持主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强化产业合作和劳务协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和深化慈溪市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安龙县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和深情厚谊,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积极推进与省内丽水遂昌县、青田县祯旺乡的结对帮扶和与宁波市内宁海县的区域协作等。

  (5)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围绕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提升目标,制定出台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市级财政补助村扶持政策,创新探索集体经济国集联动型、镇村合作型、资产盘活型、土地整治型、统一服务型等新路径,推广飞地置业、抱团置业、精准扶助、投资入股、闲置盘活等发展模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形式、新机制。稳步兑现村发展留用地政策,保障落实村级组织四项经费。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完善落实村级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村级债务监控、防控机制。建立健全股份经济合作社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严格按照规定开展股份分红,增加集体成员收益,推进实现共同富裕。

  3.优化农村公共服务

  (1)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建立激励约束有效、筹资权责清晰、保障水平适度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实施低收入群体同步现代化行动,积极推动没有社会保险的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稳妥逐步推进基础养老金与最低生活保障金并轨同标。基本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健全罕见病医疗保障机制,完善全面健康体检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到2025年本市户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9%以上。

  (2)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公办初中振兴计划,到2025年创成浙江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探索构建县域医共体建设慈溪新模式,实现市级医院下沉基层全覆盖,构建“农村15分钟服务圈”。开展国家农村医疗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级以上医院开展“1+X”组合式签约服务。建立健全以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各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建立基层村(社区)医护人员参与健康养老服务激励机制。强化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关爱服务,健全市镇村三级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体系。

  专栏3:民发展重点建设工程

  1.职业技能提升工程

  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千万农民素质提升为契机,加快组建一支1800人左右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支持和鼓励职业农民参与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稳固发展以农创客、“农二代”为主的大学生创业就业队伍,树立一批事迹突出、品牌过硬、热心公益的现代农业领军人物。组织一批手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开展送技下乡活动,举办乡村手工技艺、能工巧匠培训班,培育一批能工巧匠。加快青年农技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和完善农业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社会化农技人员队伍结构。

  2.乡村教育提升工程

  加快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补齐学前教育发展短板。提升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充分发挥优质中小学的辐射引领作用,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各种形式教育,打造更加完善优质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构建智慧教育体系,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在线教育、同步课堂”建设,发展优质、均衡慈溪智慧教育。优先保障教育财政投入,建立地方教育财政拨款稳定增长机制。

  3.健康乡村建设工程

  在巩固7个国家卫生镇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鼓励其他镇(街道)开展国家卫生镇创建。对全市所有村卫生室按标准化建设方案查漏补缺,形成长效建设和管理机制,提高县域就诊率和基层就诊率,着力打造农村卫生普惠全国样板。

  4.帮扶协作巩固衔接工程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产业项目援建、建立“造血”机制,在财政援助资金项目、产业合作、消费协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等方面强化精准对接,提高帮扶协作实效。持续巩固和深化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安龙县两地的扶贫协作成果,促进两地全面跨越发展。

  5.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

  贯彻全省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制定出台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市级财政补助村扶持政策,通过“镇村联建(购)统营”新路径和飞地置业、抱团置业、精准扶助、投资入股、闲置盘活等发展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到2025年,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力争实现全覆盖。

  (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现代化建设行动

  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为引领,深入推进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着力破除农村土地、产权、金融等要素制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积极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1.深化“三位一体”合作体系改革

  (1)深化三大合作。探索推进“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着力形成集生产、供销、信用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完善合作机制,丰富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农合联在联结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作用,巩固扩大慈溪“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建设的领先优势。提升专业合作社质量,鼓励合作社开展会计代理,培育具备生产、供销、信用功能的示范性星级合作社10家。健全农资经营网络,改造兴合农资公司,组建冷链、电商等社会化产业服务联盟,探索农田智能托管、肥药双控等新型服务模式,评选农资经营星级门店50家,打造县域新型庄稼医院服务“一张网”。有序运营农联电商公司,搭建网销直播带货公益平台,培育农合联品牌专供基地和专需客户,增设“慈农优选”专柜或专营店10家,每年举办各类节庆活动5场以上。完善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会运行机制,探索以政策性为主导的资金保险互助新模式,率先构建省内领先的政策性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