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和集中供热(热电联产)规划

  2、生态环境优势。临安区在《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中的主体功能定位为省级生态经济地区,以发展农业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为主要任务,重点发展生态经济保障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供给,适度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将临安打造成为长三角独具魅力的集旅游、休闲、养生、科技及产业于一体的宜居、宜游、宜学、宜业的重要基地,在《浙江省环境功能区划》中,临安区主要以生态功能保障为主,重点发展生态经济。

  3、产业优势。“十三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8.5:55.4:36.0变化为7.7:46.6:45.7。工业经济量质齐升,2020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83.37亿元;成功创建“中国光电产业基地”等7个国字号品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占比从32%提高到38.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从59.9%提高到79%。农业稳步发展,服务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电子商务、房地产、金融等快速发展。

  4、人才优势。“十三五”期间,临安区出台了《关于临安区打造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见》,围绕高质量实施三大人才工程、高标准打造人才平台、高水平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高效能优化人才服务等四个方面,大力推进“三名”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科研院所“一院一策”,探索与长三角地区“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机制,持续深化与浙江农林大学等在临高校的战略合作。

  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存在问题

  (一)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1、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截止到2020年底,临安全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83.37亿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临安区产业以制造业为主,主要涉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等产业。总体来看,临安区对工业的依赖程度较大,服务业占比较低。尤其是科技服务业、咨询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潜力还较大,未来临安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2、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缺乏有效延伸

  临安区主要有装备制造、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从各细分产业总体情况来看,上下游产业存在着关联度不高的问题,区域内产业协同作用难以发挥。总体来看,临安区内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下游,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较低。

  3、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但科技要素转化率有待提升

  在创新环境层面,青山湖科技城在全省产业园区中具有一定优势。全省21%的科研院所在青山湖科技城安家,目前共有36家科研院所与临安经济开发区签订了入驻协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青山湖科技城的科技要素转化率并不高。一方面,受配套机制不完善、土地空间指标落实难等因素影响,签约的科研院所中实际投入运营的仅占56%;另一方面,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难以快速实现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尚未形成。

  4、产业空间保障不足

  目前,临安各产业平台面临着空间保障不足的问题。临安是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源头,在工业用地开发以及项目招引时受环保政策压力约束较大。从目前开发区项目储备和签约情况来看,未来青山湖科技城土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虽然临安区通过土地复垦、低效用地整治等途径,积极为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但与实际需求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发展空间保障不足。

  5、产业形聚而神不聚

  一方面,产业发展定位不清。各产业平台内的企业目前仍只是空间上的简单集中,尚未产生高质量的集聚发展效应。另一方面,产业关联度不高。招引项目和产业间的关联性、相互渗透性不强,没有适当引进上下游产业,导致平台内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难以获得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6、产业龙头带动作用较弱

  一方面,仅部分行业具有大型龙头企业引领,如照明产业、新材料产业、机械装备行业、精细化工行业,但其他行业尚缺少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完整的企业组织体系尚未建立,缺乏相应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属地政府对龙头企业给予了大量的资源倾斜,但龙头企业在“以企招企"的产业招商方面以及对其他中小企业辐射带动方面的作用还尚未凸显,未体现出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7、产业配套较为薄弱

  产城融合是未来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目标,要求区域在注重经济产业发展的同时,完善综合配套设施,实现“产、城、人、文"全面发展。目前,除了原临安经济开发区所在的青山湖科技城外,其他各产业平台的产业配套仍相对薄弱,以於潜工业功能区为例,既缺乏商业、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配套,也缺乏研发、营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不利于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能源结构存在问题

  1、能源供应外部依赖性过强

  临安区一次能源资源匮乏,主要能源消费都具有较强的外部依赖性。地区电网整体主变安装容量符合地区电力需求,但局部存在不平衡现象,部分区域网架较为薄弱;煤炭和石油制品等能源物质全部依靠外部进口,能源物质的地区储备相对不足,应对能源风险和危机的能力有限。能源利用的高度外向性,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外部能源资源的高度依赖,对临安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2、能源结构电力占比高,电网结构较为薄弱

  2020年,全区电力消费42.72亿千瓦时,占能源消费比重为62.3%。其中全区工业累计用电28.7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67.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2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16.9%。电网特点呈现为变电所布点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现状。西部局部地区存在供电线路长、与上级电网连接口子少、网架相对单薄等问题。局部偏远山区存在抗自然灾害能力低、供电可靠性较低、电能质量相对较弱等现象。

  3、能源结构化石能源占比偏高,优质能源消费比重偏低

  2020年煤炭、石油占能源消费的比例27.9%,根据省能源“双控”要求,“十四五”将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作为重要任务,特别是煤炭消费;同时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煤炭消费总量需持续下降。

  4、新能源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新能源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十三五”期间,临安区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累计达111.53兆瓦,年发电量0.8亿千瓦时,对能源结构的改善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生物质方面,应用方式较为单一,主要应用为生物质锅炉。总体上,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有待进一步引导提升。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迅猛发展,给临安电网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新能源发电的就地平衡给电网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对电网电压波动、无功合格率等方面带来较大的挑战,更不可忽视的是现阶段新能源的接入和送出存在较大的困难。西部山区电网较为稀疏,若要考虑新能源的接入,则势必需要长距离接入电网,经济性较差;同时临安旅游资源的大力开发,对景观要求较高,可选择的路径日趋困难。因此,建议因地制宜,合理有序的开发临安清洁能源资源,并结合临安东西部电网的有效接入能力进行统筹规划考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1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