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推动城乡要素配置均衡化
推动城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人口双向流动机制,探索实施城乡一体的常住人口登记管理,推进常住人口居住证管理和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为城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制度基础。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和公共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和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城乡间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支持政策。提升农村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按照“政府支持、村社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思路,探索建立集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
依法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合法权益。坚持“进得来、留得下、有保障、能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增强城市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加大“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力度,完善农业人口市民化支持政策,让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受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不断扩大居住证附加的公共服务和便利项目。坚决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转让上述权益。依托全面参保计划,推进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健全平等就业制度,推进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
构建城乡一体的就业失业保障体系。推进失业人员就业创业计划。实施农村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工程,发挥基层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推动转移性就业,完善就业困难人员档案,优先保障零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就业,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解决大龄人员就业问题,增加乡村环卫等公益就业岗位,更加有效保障和改善农村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做好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做好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提升失业保险待遇水平。落实失业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完善失业保险金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更好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制定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入乡返乡创业。激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居任职,扎根基层,发挥引路带动作用。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推进城市科教文卫体等工作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激励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人才加入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激活乡村土地要素。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推动深化农村宅地基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宅基地流转、抵押、退出、使用、收益、审批、监管制度,激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地上房屋。加强农业农村项目用地审批,对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等农村合理业态,可以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管理,依法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申请用地。优化简化设施农用地审批管理。
建立工商资本入乡投资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开辟城市工商资本下乡“绿色通道”。支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养老、卫生等乡村生活性服务业。
第九章 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坚持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保障农民的权益为根本。坚持扩权赋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惠民富民为宗旨,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第一节 试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开展国家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建设。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为基础,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体系,落实所有权、使用权权能。落实盘活存量、严控增量、优化布局、提升效率的要求,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主体,明确出让、出租、作价出资或入股等有偿使用方式,明确相关入市推进模式和程序。通过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制度,不断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并与宅基地改革试点相关工作制度进行有效衔接。
开展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建设。落实《泗阳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推进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围绕摸清户数、科学规划、民主管理等,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完善宅基地资格权的认定办法,加快房地一体的确权登记发证,保障农民宅基地资格权;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通过建立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差别化有偿使用、流转处置等体制机制,开展宅基地和农房抵押融资试点,不断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健全宅基地监管机制,切实解决宅基地供需矛盾,明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升农民宅基地收益,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建设。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乡镇或部分村庄为基本实施单元,针对乡村耕地细碎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综合性问题,通过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多措并举,采用"内涵综合、目标综合、手段综合、效益综合"的综合性整治手段,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的国土综合整治活动。
第二节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产业经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深化“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以产业项目引育为重点,健全村企常态化联建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村居集聚。充分利用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成果,健全完善空间管护和空间使用机制,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探索推广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做法,建立健全产业经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强村富民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按照“激励+共享+公益”原则,完善劳动者工资报酬和管理者激励约束制度,支持农村公益、减贫济困等事业发展,增强村民获得感和参与经营的积极性。到2025年,涉农乡村平均经营性收入突破6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村居35个、经济强村占比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重点把握成员界定,因地制宜固化股权。对于已经实行股份制的集体经济组织,进一步规范管理以及收益分配机制。全面完成集体土地资产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村级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非经营性资产,明确集体和成员的建设、管理责任,有条件的再进行折股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