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二)短板不足

  “十三五”期间,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在科技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特色战略产业创新能级还不高,部分产业细分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仍然缺失。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群聚效应发挥还不够显著,医药健康产业与支柱产业间呈现发展的不平衡性。

  创新平台载体服务产业和自我造血能力有待增强。园区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等创新载体与“两高”融合后的产业结合度还不够紧密,各类平台载体市场化运行的机制尚不健全,专业化的运行团队尚有待进一步建立,围绕平台载体的运行考评机制还有待确立。

  科技人才层次有待提升。受限于地理区位、薪资待遇和交通掣肘等短板,区域对各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吸引力还不够,苏州、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才虹吸效应较为显著。部分产业企业和平台载体在创新人才的招引、培育和发展的特色机制探索上还存在困惑。

  创新型企业规模不大、发展质态有待优化。相较于同类型的国家级高新区,园区整体创新型企业存量还不大,在增量挖掘的成效上还不够显著,在金融支持、企业融资上有待提高。各类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区域知识产权创用能力还不够,既有科技创新成果还未能有效转化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第三节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四个面向”的要求,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围绕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总体目标,扛起放大“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城市名片的使命担当,坚持改革先行区、创新活力区、发展引领区、幸福示范区的发展方向,基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支持泰州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意见》等政策思路,着力打造中国医药产业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长三角示范区、泰州科技现代化幸福城(两高一城)。

  中国医药产业创新示范区:瞄准“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目标,以“泰州特区”的角色定位,聚焦医药健康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培育壮大,提档医药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能级,打造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地标。

  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长三角示范区:以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试点为抓手,高水平建设创新核心区,集聚创新资源,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提升区域集成创新能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成熟形态和引领示范意义的医药创新型特色园区。

  泰州科技现代化幸福城:以产城深度融合为导向,率先应用现代科技支撑高铁枢纽、农业科技和数字城市发展,致力富民惠民安民,优化城市形态与特色,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探索文化科技融合,践行生态绿色发展,率先实现泰州区域现代化。

  (二)发展原则

  产业驱动。坚持医药健康特色战略产业,提档电子信息、石化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加快重大产业项目招引,深化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以产业结构完善推动产业强区,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不断提升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度。

  创新赋能。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以创新平台载体提能为基础,以培育创新型企业为重点,以集聚高端人才为关键,全力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化改革。以两高融合和国家高新区政策先行先试为契机,持续推进深化改革,探索区域资源高效配置和增强发展动力活力的改革举措。注重开放协同创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促进国内外创新资源动态注入。

  绿色惠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档农业科技创新,以“双碳”科技推动绿色园区建设。注重科技文化融合,以数字城市建设提升科技支撑社会治理体系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聚焦民生领域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提升民生福祉。

  (三)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末,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试点建设不断深化,创新创业生态更趋优越,产城融合与开放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级高新区排名跻身第一方阵,成为展示泰州发展新成果的亮丽名片,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高地。

  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更加高端。到2025年,医药健康产业的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功能持续增强,三大支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区域医药健康类企业达到1500家,在境内外上市(不含新三板)企业数不低于20家。

  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试点建设更加卓越。到2025年,初步形成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区域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5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54%。

  开放协同创新能力更加强劲。“一带一路”倡议和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效应越发显著,区域内创新资源流动更加频繁,出口总额中技术服务出口占比达到6.5%。

  产城融合与科技惠民更加深入。科技与文化、民生和农业融合度提升。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生动局面。到2025年,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达到7500名。

  “十四五”时期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

  科技创新主要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20年 2025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2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