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
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格落实国家、省、泰州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始终将防控重大安全风险、防范遏制各类事故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完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监管执法,夯实基层基础。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集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危险化学品、冶金工贸、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领域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处置,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4.应急救援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逐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编制了《兴化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火灾、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供水供气、特种设备、环境事件等事故灾难类以及防汛防旱、防御台风、地震、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类32个专项应急预案,25个部门应急预案,28个乡镇应急预案,各行业领域内已备案的企业预案883个。预案编制、审批、备案、修订和演练培训等动态管理制度日益健全完善,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不断增强。
不断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十三五”期间,市财政投入资金大力建设城市第二消防站以及购置53米云梯、32米高喷、抢险救援车、远程供水泵组车等消防车辆,目前兴化市主城区现有消防站2座,市政消火栓797个,各类执勤消防车辆11辆,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其他各类专勤器材2148件套。2019年,兴化市成立第一支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乡镇(街道、开发区)相继建立应急救援中队,并建立防汛抗旱、危化品救援、城镇燃气、供电供水等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2支,各重点企业单位组建了相应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我市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工程和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建设,建成(在建)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场地27个,共计约11.05万平方米,各级、各类物资储备不断补充完善,全市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体系初步建立。
5.社会公众应急意识持续上升
全市各部门大力宣传开展减灾救灾活动的重要意义,面向城乡社区,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减灾救灾宣传工作,并以“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安全生产月”、“人防宣传月”和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活动为契机,重点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大力开展生产企业、救援队伍应急技能培训,组织各类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应急意识和知识水平。
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灾害信息员在灾害基础知识、灾害信息管理、职业安全基础知识、相关法律与法规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健全落实灾害信息员A、B角岗位制度,强化责任确保灾情信息报送工作有效开展,切实发挥基层灾害信息员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其履行职责的能力。
(二)当前应急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少数乡镇和部门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人员不到位、职责不清晰等问题仍然存在,不能有效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联络协调等职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常态管理存在脱节现象,部门之间、条块之间以及预防与处置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展不平衡,预案的操作性、针对性、实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2.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亟需提升。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和装备数量不足,布局不尽合理,大型和特种装备缺乏,防灾工程设防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急演练尚未形成制度,缺少对应急演练真实性及针对性的监督,一些演练项目与实战需要存在较大差距。远程快速拉动和协同能力较差,现场处置能力尤其是第一时间的生命搜救能力亟待增强。
3.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现象仍然突出,安全风险源头管控不足,产业结构存在低小散乱现象,各类园区(集聚区)本质安全水平不高;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量配置不足、能力不强、执法刚性不足等还比较明显,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行业主管部门专业监管人员仍然缺口很大;公众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自救互救能力不足问题依然突出;传统风险与新型风险交织,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
4.科技支撑水平亟待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数字化意识、能力、手段仍显不足,一体化智能化协同应用较少,风险监测覆盖面、精准性有待提高,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手段实现整体智治仍存在较大差距。先进适用科技装备推广应用不够,多灾种和灾害链应对缺乏“高、精、尖”装备。应急管理科研机构、科研人才、装备维保人员明显不足,社会化服务机构技术力量薄弱、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三)“十四五”时期应急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应急管理着眼“全灾种、大应急”加快转型升级期,这为我市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应急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提供了重要机遇。
1.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提供了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提出了提升城市灾害防御能力,加强应急管理合作,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理念,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