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扬州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

  完善水利规划体系。落实省水利规划编制目录清单制度,构建完善以水利发展规划为统领、空间规划为基础、各专业专项规划为支撑的水利规划体系,推行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后评价制度,增强规划顶层指导和约束作用。

  专栏6 完善水法规制度和规划体系

  健全水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快制定《扬州市城市河道整治管理办法》《扬州市水利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推进智慧水利、幸福河湖等领域的水法规和规章制定工作。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多评合一、区域评估和告知承诺制审批等改革措施的推广运用力度;建立健全信用和联合奖惩机制,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落实联合奖惩机制和红黑名单管理制度。

  完善水利规划体系。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河湖保护规划等重点规划,修编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片区水系规划、水利现代化规划,编制水利信息化规划、水域保护规划、现代水网规划、水文化规划等专项规划。

  2. 加快智慧水利建设步伐

  加快智能感知体系建设。推进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加强对大江大河、重要水源地、城乡重点河道、重要界河断面、长江采砂管理重点水域等的监控监测,加强对河湖生态流量、水土保持重点区域等的监测感知,加强对重要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的感知监测,不断扩大感知范围,增强感知能力。

  加快信息传输体系建设。集成整合已建和新建的各类信息资源,建设完善水利数据资源目录。建设扬州智慧水利平台并以云化方式提供安全共享服务,实现行业纵向和部门横向的数据资源共享。推进构建全市水利一张网,进一步扩展网络范围、扩大网络带宽,逐步实现水利系统网络全覆盖。

  加快业务应用体系建设。加强智慧大脑建设,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扬州水利云,完善主城区智慧使能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加快智慧应用系统建设,整合迭代已建、在建各类业务应用,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与保护等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加快数字节水、岸线利用和保护、长江采砂监管、河湖水域动态管理、工程建设、工程智慧调度、水行政和公共服务等重要场景建设,推进核心业务智慧化应用全覆盖。

  加快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加强集基础安全、服务安全、数据安全于一体的网络安全纵深防御基础,构建安全预警系统和应急决策系统。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强化安全管理依据和行为准则。完善网络安全运营体系,构建闭环安全运营体系,保障网络安全技术、管理要求落地。

  专栏7 智慧水利重点工程

  扬州市主城区智慧水利工程。建设水利物联网、智慧水利能力中心、智慧水利综合调度系统和工程集控管理系统,提升主城区防洪、治涝、活水等应急调度和指挥决策能力、引领全市智慧水利发展。

  县(市、区)智慧水利工程。加快已建、在建水利工程信息化提升和改造,加强新建水利工程信息化配套,提升水利信息化基础能力。

  3. 加强水文化保护与弘扬

  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统筹谋划、科学布局,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层面,系统构建具有时代特征、扬州特色的水文化发展体系,重点明确全市水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大意义、总体架构和实施途径,为加快推进全市水文化建设打好坚实基础。

  护好水文化遗产。系统全面开展水文化遗产调查,加强长江、京杭大运河等非物质水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记录和保存,建立健全水文化遗产基础资料数据平台。推进水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基地建设,加大对水文化遗产载体和空间的保护力度。

  建好水文化载体。依托重点水利工程、水利风景区和河湖公共空间,着力构建“两条主轴、六大片区、多个节点”水文化空间格局,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水文化展示载体。坚持把文化建设贯穿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加强水文化载体与周边环境风貌的协调,加强水文化与灌溉文化、邮驿文化、美食文化等的衔接,提升水文化展示品质。

  讲好水文化故事。加大对治水遗址遗存、名人名事、精巧技艺等的阐释力度,利用新媒体扩大水文化传播力度、丰富表现形式,壮大水文化宣传舆论。依托水利枢纽、水利风景区、水利科普基地等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水情教育基地,依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开展主题宣传,打造具有扬州特色的水情教育IP。

  专栏8 水文化建设重点工程

  水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淮扬运河仪扬河段、明清运河故道、邗沟东道(射阳湖段、樊川段、宜陵段)、宝应宋泾河等水工遗产保护,推进高邮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水文化载体建设。各县(市、区)分别建设水文化载体1-2处,省级水情教育基地1-2家;全市创建省级水利风景区6-10家,建设河长制主题教育公园10-15处。

  4. 强化水利科技创新应用

  加快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加大对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智慧水利、水资源配置与节约利用、洪水风险图等的研究力度,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指导价值的研究成果。做好省、市水利科技项目申报和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强科技项目的验收和成果管理。力争每年申报并获批省级水利科技项目1~2项。

  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运用。建立健全需求凝练、成果遴选、推广运用、动态管理等全链条工作机制,遴选编制成熟适用的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依托水利行业现有平台和资源、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推进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展示。每年推广水利先进适用技术1~2项。

  四、保障措施

  坚持加强组织领导、要素保障、评估考核、人才支撑、宣传引导,努力形成推进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各级政府对水利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水利部门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强化政策衔接和工作协调,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畅通与国家部委、省和市有关部门的沟通渠道,积极争取上级指导和政策支持。

  (二)加强要素保障

  “十四五”规划总投资约160亿元,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投资补助,鼓励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投资水利,加强资金保障。“十四五”规划新增用地约6010亩,要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保障中小河流治理、城乡水系连通整治、涵闸站建设等工程建设用地需求,加强用地保障。要落实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执行生态红线管控的要求,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协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8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