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扬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四)建设先进产业集群

  推动企业集聚化发展。按照“培大育强、挂大靠强、招大引强”的发展思路,制定全市战略性新兴企业培育方案,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高端并购、强强联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际前列的大企业、大集团。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等为重点,组织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升行动,“一企一策”具体支持,鼓励企业通过发展智能制造、上云示范、研发创新等途径做精做强,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竞争优势明显的专精特新企业。

  推动产业链条化发展。开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行动,进一步梳理产业发展现状,理清产业链脉络,全面绘制“3+N”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技术现状图和全景图,健全细分行业企业库和项目库,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图、两库”。深入落实《扬州市“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加快实现核心企业原材料、关键设备、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锻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产业链。发布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目录,运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政策,推动进入重点产业链的供应体系。聚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自主品牌培育等核心任务,鼓励战略性新兴优势产业链积极参与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的区域卓越产业链竞赛。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的发展思路,研究制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计划,着眼于强健产业链、优化价值链、提升创新链,配套专项扶持政策。突出“特色化、集聚化、高端化”,大力推进高端数控机床、智能及新能源汽车、航空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实施地标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程,统筹用好财政资金、创投引导资金等资源,积极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

  推动集群数字化发展。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培育未来网络、区块链等数字产业,培育一批“数字产业链”,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深入实施数字化赋能提升行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数控装备普及换代、装备智能化改造和工业机器人普及使用,重点支持汽车零部件、新型电力装备、航空产业、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数字化发展,积极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水平。加快推动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建设一批省级智能车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专栏5-4 产业竞争力提升工程

  1.实施壮企强企“十百千”工程。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围绕“3+N”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链,集中力量培育10家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品牌知名度、资源整合能力达到或接近国家级水平的龙头型企业;实施骨干企业壮大工程,聚焦塑造企业技术和市场领先优势,精心培育100家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主业突出的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实施“千企升级”和“小升高”行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升、上市挂牌融资、市场开拓,着力培育1000家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企业。

  2.深入实施“产业强链”行动。开展“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培育高端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航空产业等优势产业链。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线图,找准关键缺失环节和薄弱环节,按图索骥补短板,集中力量开展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招商,延伸补全“3+N”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持续增强产业链的把控力和竞争力。

  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程。按照千亿级高端装备、智能及新能源汽车,500亿级新能源、数字科技、新材料,百亿级航空产业、生物医药,梯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4.产业集群数字化提升工程。实施“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示范工程,支持提升潍柴动力(扬柴)、亚威机床、宝胜电气等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功能,推动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提升集群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建设50个以上智能车间、智能工厂。

  (五)扩大双向开放合作

  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合作。聚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上海、浙江以及苏南等地区的深度对接,推动产业衔接、创新链接、资源对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以开发区、工业园区为载体,创新跨省市合作机制,积极承接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源转移,重点瞄准大型央企国企、世界500强、民企100强、高新技术企业、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打冠军企业以及新兴科创、黑科技、独角兽企业,加快招引落地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大项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三角”。加快推进宁镇扬一体化,以产业链强链补链为主抓手,瞄准南京江北新区、南京自贸区的一流科技前沿和产业制高点,加快推动数字科技、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合作,共同打造G328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加快形成区域互相支撑、互为补充的错位发展格局。

  推动产业对外开放合作。紧紧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等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协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引进、产品出口、对外投资。引导技术“请进来”,大力支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中外合作示范园区、开放载体建设,畅通国际资源和我市本土项目直接合作的绿色通道,促进境外先进技术成果在扬产业化,支持新兴企业积极参与进博会、广交会等国际性会议会展,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核心零部件产品进口。鼓励企业“走出去”,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重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路灯等行业龙头企业到国际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设厂,鼓励企业在沿线地区建立“走出去”营销、售后服务和维修等网络。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用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政策,主动融入亚太自贸区,全面加强产业、技术、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合作水平。

  六、保障措施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资金、人才、政策等要素为核心,以增强产业统计监测、优化服务环境为支撑,重点为“3+N”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一)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优势产业制度,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扩链,统筹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校引所“三招引”,项目审批服务、要素保障服务、难题协调服务“三服务”,针对有关部门、地区、园区,开展组织机制、推进进展及成果成效“三督查”。成立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专班,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形成“一个单位、一个产业、一个专班”服务机制,建成“周联系、月走访、季汇报、年总结”的工作机制,具体推进“3+N”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立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持续充实优化委员会专家数量和质量,为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咨询建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7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